健康養身★罹類風濕性關節炎 她拖10年變殘廢

罹類風濕性關節炎 她拖10年變殘廢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20多歲女性,莫名出現關節疼痛,就醫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但她害怕服用西藥傷腎,反而求助坊間偏方;10年後,再次回到醫院時,她的手指、骨盆、膝蓋等全身各處關節都已嚴重變形,只能靠輪椅代步,後悔當初沒有聽從醫囑。

關節紅腫熱痛 持續6周應就醫

根據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統計,全台超過10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主任蔡文展表示,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致病原因不明,好發於40歲以上,其中女性罹病率比男性高3倍,常見症狀為持續6星期以上的關節處紅、腫、熱、痛,通常起床後有晨僵。

9成患者骨頭已遭破壞

蔡文展主任強調,類風濕性關節炎為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因滑膜長期發炎增生引起關節軟骨破壞,高達9成患者在發病前2年骨骼遭到破壞,嚴重恐導致關節變形,建議把握6個月的治療黃金期,可有效緩解症狀,生活如同正常人一般不受影響。

不「藥」擔心! 服藥可緩解症狀、務必持續治療與追蹤

許多病友害怕服用西藥會傷肝、傷腎,蔡文展主任認為,目前藥物的副作用很低,且服藥治療可有效緩解、控制症狀惡化,傳統口服藥物約5成有效,嚴重者可使用生物製劑或小分子口服藥,疾病緩解率高達8至9成,害怕針頭注射可選擇小分子口服藥,用藥2年可減藥,建議病友持續用藥治療、回診追蹤,才不會延誤病情,造成遺憾。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5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35歲的王小姐,最近發現自己下午常眼睛疲勞、眼睛痠痛,今年9月更瘋狂追劇,3天內就熬夜把時下正夯70集宮鬥劇看完,雖然看完心滿意足,卻發現看近物變得吃力又模糊,造成上班時處理文書工作上的困擾。到大醫院眼科檢查後,沒想到竟然是老花引起!王小姐從小視力佳,求學時期同學們都在戴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衛生福利部公佈去年國人十大死因,其中癌症死亡人數為48037人,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8%,其中氣管、支氣管和肺癌死亡人數為9235人,佔39.3%,為十大癌症死因第一位;為了有效治療肺癌,臺中榮民總醫院整合性癌症中心偕同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發表「2016-2018年院內卵巢癌數據報告」,結果發現,卵巢癌患者中同時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率達25%,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卵巢癌有高度關聯性,此結果和國外知名期刊的研究極為吻合。醫師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務必長期追蹤,不要因為年輕或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進入秋冬季節,輪狀病毒正在發威;臨床上,有不少嬰幼兒因感染輪狀病毒,出現急性腸胃炎,不停嘔吐且無法正常進食;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醫師洪瑋勵指出,輪狀病毒是糞口路徑傳播,經由接觸到病童的手,或是病童接觸過的物體表面、經由呼吸路徑等傳染。感染輪狀病毒 水瀉症狀甚至長達3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