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是手發麻 女比男發生率高3倍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手麻是生活中常出現的問題,發麻不外乎手部的血液循環受影響,或是手部神經受到壓迫,有些是疾病預兆,有些則是生活習慣的警鐘;開業中醫診所院長鄧正梁指出,手麻最常見的是「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鋼琴家手」,是常見的職業病,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3到10倍,常會夜間痛醒,初期甩手可減輕症狀。

手發麻在大拇指、食指、中指及少部份無名指,懷孕後期的女性、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內分泌異常、多發性神經炎、腫瘤及手腕骨折或脫位等,都可能造成腕隧道症候群;此外,頸椎椎間盤突出或骨刺壓迫神經也會造成手麻,頸部X光檢查可幫助診斷。

另外,有些老年人長期吸收消化不良,營養不夠,維生素B1缺乏、末梢神經發炎、手指容也易發麻;鄧正梁指出,治療可用物理治療、牽引,或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平時睡姿也要正確,以免局部血管和神經組織受壓迫。

鄧正梁提醒,年輕人長期熬夜過勞,心臟收縮無力,常吃高脂、高熱量食物,自然末梢血循不良,手指發麻,這時一定要有適當休息,配上均衡膳食,若有失眠問題則要調理,以讓身體充分休息。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504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於5月30日說,已經與藥廠吉立亞訂購1千人次(約6千劑)瑞德西韋,計畫7月底到貨,今(3)日媒體驚爆已經8月台灣卻1劑都沒拿到,國內僅剩臨床實驗時留下的328劑,換算約僅夠54名重症患者使用。食藥署對此回應,積極與吉立亞台灣分公司聯繫,爭取到藥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6歲簡先生,右下顎第一、二大臼齒曾經根管治療過,且製做假牙,多年後卻出現牙齦腫痛並長牙胞,經檢查發現由於原先根管鈣化,造成前次治療時發生牙根穿孔,使得細菌仍殘留在根管內,因而安排做顯微根管治療並修復破孔。牙齒因蛀牙、外傷或牙周病導致牙髓感染與牙髓組織生病時,進行根管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大多數人對高血壓保有警覺心,深怕得到中風或心臟病,然而極少有病人知道心跳快慢對於健康其實是有影響的。在早年的醫學期刊中曾有報導,哺乳類的壽命和心跳快慢成反比,這些動物一生心跳總數大約10億下,如果心跳越快,壽命就越短。心跳對人類的影響雖不像對一般哺乳類動物這麼明顯,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適度運動可以保護大腦,還能預防阿滋海默症。德克薩斯大學西南研究中心的神經科學家的研究團隊發現,相較伸展運動,有氧運動更能有效減緩海馬體的收縮,增加大腦前扣帶迴皮質和海馬體的血流量,這對於改善高風險的阿滋海默症有著重大意義。德克薩斯大學西南研究中心的神經科學家Thom...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