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肝臟是人體最沉默的器官!肝不好,最常出現的5種狀況與4種肝病...這些方法可以預防疾病發生!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肝臟是人體最沉默的器官!肝不好,最常出現的5種狀況與4種肝病...這些方法可以預防疾病發生!

俗話說,肝臟是人體最沉默的器官,每天辛勤的工作,即使累了也不會發出警訊,等到開始有症狀時,往往已是不可收拾的局面。只要有健康的肝臟,生活上也會過得比較舒心,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蘇文邦,來告訴大家如何正確養肝吧!

 

日以繼夜持續解毒

肝臟是人體最沉默的器官!肝不好,最常出現的5種狀況與4種肝病...這些方法可以預防疾病發生!

肝臟是人體內臟中最大的器官,功能也較為複雜,蘇文邦醫師表示,其功能大概可歸納為下列5種:

1.解毒功能:飲食中,進入腸胃道的各種外來有毒物質以及細菌和病毒,會從肝門靜脈進入肝臟。這些有毒物質於肝臟內進行解毒程序,轉換為無毒物質,並由膽汁、尿液來排出體外。

2.合成功能:將胃腸吸收到的養分合成為人體所需的醣類、蛋白質、荷爾蒙與脂肪,如血液中的凝血蛋白、白蛋白等的製造者,正是肝臟。白蛋白是血液中非常重要的物質,若含量過低,血液的滲透壓便會下降,會導致四肢浮腫,甚至產生腹水;此外人體的凝血因子亦由肝臟製造,所以肝不好,皮膚、牙齦會較容易有瘀青或出血的情況。

3.代謝功能:日常飲食中,各類營養物質的新陳代謝皆於肝臟進行,例如肝臟能將過剩的葡萄糖轉為肝醣貯存,當人體缺乏能量時,再把肝醣和脂肪酸轉變為脂蛋白與膽固醇,供給細胞產生能源,假使肝臟發生病變,新陳代謝出問題,間接影響食慾。

4.轉化功能:當口服藥物進入人體後,會快速被吸收到腸胃道的血液中,再經過肝門靜脈流入肝臟內。進入肝細胞的藥物,便會轉化為具有活性形態,並隨著血液循環至人體各處發揮功效。

5.排泄功能:人體的紅血球180天會換新一次,而衰老的紅血球被破壞時,內部的血紅素會轉換為膽紅素,經肝臟處理再轉變水溶性的形態排入膽汁,最後再流入腸道排出體外。

 

常見的4種肝病

肝臟是人體最沉默的器官!肝不好,最常出現的5種狀況與4種肝病...這些方法可以預防疾病發生!

蘇文邦醫師指出,以目前國人患病的情形來看,常見的肝病有以下4種:

1.B型肝炎:據統計,臺灣一般成人B肝的帶原率為15%,平均每6人就有1位是B肝帶原者,自1986年開始對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後,30歲以下B肝帶原率已降到0.1%以下了。

2.C型肝炎:全臺灣約有30至60萬的患者,盛行率約4%。雖然患病人數不如B肝顯著,但區域分布差異性大,尤其是中南部地區,甚至有全村90%都感染C型肝炎的案例,可能與醫療衛生有關。

3.脂肪肝:原因以肥胖、三高、糖尿病、酗酒最常見。

4.酒精性肝炎:長期過量飲酒所導致的肝臟疾病。

 

良好的生活習慣

想要杜絕肝病、保肝強身,規律的生活與健康的飲食是十分重要的!蘇文邦醫師提醒,平常盡量不要熬夜、少吃罐頭類的加工食品、少喝酒、不抽菸,減少肝臟的負擔,並定期做健康檢查,時時關心自己的肝功能,讓它維持在良好狀態。

 

【延伸閱讀】

肝腎、胃不好,勿食這幾種蔬果

冬日養肝腎,5樣食材與1個好習慣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雙手不明原因出現顫抖、四肢無力、常常跌倒,要注意可能罹患難治癒的巴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是一項嚴重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根治,除了規律用藥,亦需要保持運動習慣、營養均衡、良好的睡眠品質。 巴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哪裡不同?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邱百誼指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對「中醫養生」的概念根深柢固,以為「中藥沒有副作用」、「長期吃,保養沒關係」,其實大錯特錯了!舉一般人秋冬為了治療感冒而自己泡金銀花茶、板藍根茶來喝為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黃品臻點出,若一味地使用某種中藥,不但可能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反...

閱讀詳情 »

▲冷變熱、熱變冷,氣溫一變化就累、喘跟腫,醫師警告恐是心衰竭的要命警訊。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羅維哲/台中報導 季節交替,如果你也是只要氣溫一變化就容易出現有累、喘、腫(水腫)的症狀,千萬要快找醫師了!因為這些一般人不容易跟心臟聯想在一塊兒的症狀,其實全是「心臟衰竭」的大警訊,尤其,國內急診室幾...

閱讀詳情 »

圖說:胚胎及檢體的監測系統 CNEWS匯流新聞網吳世豪/台北報導 美國一對不孕夫妻進行試管療程後,順利懷孕且喜迎一名女嬰,只是女嬰黑髪深色皮膚,一點也不像父母,經過DNA檢測才確定,兩人都不是親生父母! 最後尋線追蹤才從另外一對人工受孕夫婦找到自己女兒。由於此間南加州生殖中心的疏失,妻子的子宮被植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