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脫肛導致大便失禁 好發於哪些人?

脫肛導致大便失禁 好發於哪些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68歲的王女士早年有過痔瘡發作,平日身體健康,也沒有慢性疾病。前一陣子開始常覺得肛門處濕濕黏黏,尤其是在上完廁所或整理花圃之後,還會摸到肛門有突出物;一開始以為是痔瘡又發作,就自行買藥塗抹,但症狀不僅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加嚴重,甚至還出現大便失禁的症狀!經檢查發現,罹患了直腸脫垂而非痔瘡脫垂。

直腸脫垂對生活極大不便

成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林劭潔醫師指出,直腸脫垂雖然不致命,但常合併明顯的功能障礙,如失禁等,對於生活有極大不便,且罹病者多為老年婦女,常因社會風氣而不願積極就診,除導致身體不適外,連社交心理也出現問題。

好發於年紀大的女性

直腸脫垂,顧名思義就是直腸(全層)由肛門口脫垂而出。主要好發於年紀大(多超過65歲)或很小(小於2歲)的族群,以女性為主,約為男性5~10倍。林劭潔醫師表示,直腸脫垂最常被提到的病因,包括骨盆底部肌肉及括約肌過度鬆弛、直腸腸套疊、直腸未正常固定於骨盆腔內,或是腹內壓上升,如長期咳嗽、便秘或肥胖等。

治療以手術為主

直腸脫垂若不處理,有可能促使病人有明顯的大便失禁,或是突出外露的腸段黏膜受損出血,甚至壞死的情形。治療直腸脫垂,需先經大腸鏡/乙狀結腸鏡/鋇劑攝影、肛門直腸壓力測定、肛門括約肌肌電圖測定等檢查,由醫師評估病情,排除容易混淆的痔瘡外翻突出、大的直腸瘜肉等,與病人身體健康狀況後再行決定。

林劭潔醫師指出,直腸脫垂的治療以手術為主,運動、電刺激與調整排便習慣雖然有幫助,但成效不大。不過,手術需醫師仔細評估病人病情與身體健康狀態,再決定合適手術方式,以獲得最佳之治療效果。王女士後來接受腹腔鏡手術,恢復狀況良好。一般而言,治療原則以縮小肛門開口、直腸重新懸吊固定、切除過長直腸或乙狀結腸段,或合併兩種(以上)方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6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蘿蔔的食療作用已被人認識。但吃蘿蔔時,很多人都是將蘿蔔皮一刮,棄之不用,而蘿蔔皮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妙用。   1、蘿蔔皮貼臍治療腹脹 取五釐米見方、硬幣厚薄的白蘿蔔皮,在開水中燙一分鐘後,將內面貼於肚臍,膠布固定。每日三餐後貼一小時,連貼一週。 ...

閱讀詳情 »

  人參泡酒開白花,人參泡在60度的白酒裡8年竟然開花了!北京植物園園長分析稱,按常理,植物泡在酒精裡會被殺死,特別是酒精濃度高的情況下。 北京一市民家中人參泡在60度的白酒裡8年竟然開花了!北京植物園園長稱確實是人參開花,猜測是乾人參外表對內部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隨著酒精揮發濃度降低,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為提升巴拉圭醫療管理,國泰醫院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以及巴拉圭政府合作推動「巴拉圭醫療資訊管理效能提升計畫」,透過巴國資訊人員至國泰醫院訓練,並將派員至當地技術指導,建構巴國的醫療資訊開發能力。 巴國醫療缺乏資訊系統 巴國目前的就醫流程缺乏醫療資訊系統的輔助,造成醫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一暝大一寸,充足的睡眠對孩子的健康格外重要,尤其在接近入睡時,身體便會開始分泌褪黑激素幫助睡眠,台大團隊最新研究發現,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兒童,褪黑激素對改善病況有顯著影響。異位性皮膚炎在兒童的盛行率高達15-30%,而且逐年在增加。這些一直癢、一直抓的小朋友們,體內的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