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道是人體最大毒庫 五招幫您把腸毒清光光

你知道人體最先老化的器官是哪裡嗎?答案是腸道!便便是體內毒素的主要來源,如果便便形成後不能及時排出,會在腸道內釋放毒素,使腸內細菌環境紊亂,產生有害物質,更可怕的是,這些毒素還會透過腸肝循環系統流向肝臟,造成肝臟細胞的損傷,引發各種疾病的產生。因此,想要身體維持健康狀態,就必須養成健康的排便習慣。

腸道是人體最大毒庫 五招幫您把腸毒清光光

排便習慣健不健康,首先排便習慣要規律。不論是早上還是晚上,養成自己的排便生物時鐘是最重要的!就醫學的角度來看,每天排便1~2次都算是正常表現。但是如果2~3天才上一次廁所,就不太好了。最好能將將排便列為每天生活的例行公事,​​逐漸養成規律排便的習慣。

導致便秘的原因有很多,不少人當有便意的時候,喜歡先把手頭上的事情處理完,在去廁所解決。但是老是拖延排便的時間,就會破壞良好的排便習慣,使直腸反射蠕動能力變差,引起習慣性便秘。所以對於有便秘困擾的人來說,只要出現便意,哪怕很微弱,都不可輕易錯過。

另外有些人上廁所時喜歡放空發呆、看報紙、玩手機。你知道嗎?在大腦和腸道間有一個神經連線叫腸神經系統,腸道上的神經能引起排便反射。如果思慮過度就會抑制排便反射,久而久之便便就不容易排出來。專家建議,最佳排便時間應該控制在3~5分鐘以內,所以下次上廁所的時候還是專心一點吧。

五招幫你養成固定排便好習慣

1.每天固定時間上廁所
固定排便時,是保持腸道健康的第一步。最佳排便時間,是早上。

2.中醫按摩來幫忙
晚上睡覺前,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對於排便也會很有幫助。

3.每週至少運動三次
排便是通過腸道蠕動來完成的,如果身體活動力不足,腸道蠕動力就會降低。特別是腹肌無力時,就容易發生便秘。所以加強腹肌鍛煉非常重要,增加腹壓有利於促進腸胃蠕動功能。同時還要盡量避免久坐。

4.多吃蔬果
可以使糞便的體積、重量增加,並且刺激腸道的蠕動,又因為含有水分,會使糞便軟化,有利於排便順暢。所以蔬菜、水果、全穀物跟粗糧要多吃。

5.補充益生菌跟水果酵素
益生菌跟水果酵素可以幫助維持腸道正常菌叢,清除會產生毒素的有害菌,並幫助腸道將毒素排出體外。除此之外,促使腸道蠕動,使腸道恢復正常運作能力,從根本改善便秘問題。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759-1.html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衛福部國衛院啟動疫苗開發計畫,利用現有技術平台與生物製劑廠生產能量,推動4大疫苗開發平台,包含胜肽疫苗、DNA疫苗、重組病毒疫苗及次單元疫苗等。經動物試驗進行免疫與功效評估後,國衛院將選定DNA疫苗作為後續疫苗開發主軸。 國衛院表示,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7)日疾管署發布,1名4個月嬰兒因肉毒桿菌中毒就醫,衛福部食藥署提醒,除個案嬰兒腸道型中毒外,一般成人也會在食因型、創傷型、其他型(醫美)等因素,出現肉毒桿菌中毒。因此食物應徹底加溫殺菌;如果傷口沾上泥土灰塵,一定要徹底洗乾淨;醫美施打肉毒桿菌素,必須選擇合法機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內2007年有紀錄以來,發生肉毒桿菌年紀最小的案例!衛福部疾管署今(7)日公布1起肉毒桿菌中毒事件,個案是1名4個月大的北部男嬰,目前懷疑因食用自製副食品,導致頸部與肢體無力、無法解尿等症狀,雖仍在醫院治療,但已逐漸好轉性命無大礙,疾管署強調嬰兒食品一定要徹底加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酷熱夏日,氣溫飆高,許多嬰幼兒哭鬧不休,一哭就滿身大汗,全身冒出疹子,新竹國泰醫院皮膚科主任陳怡安建議,即使是夏天,也要幫寶寶塗抹溫和、低敏感的保溼乳液,並控制室溫,才能減少寶寶皮膚發癢。 陳怡安指出,不少嬰幼兒在季節交替時,容易出疹子,還常用手搔抓,最近天氣熱,冒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