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膝關節換完就可走 機器手臂縮短復健時間

膝關節換完就可走 機器手臂縮短復健時間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75歲的婦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1年多前左膝曾接受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經過3個月的復健,才正常上下樓梯;日前,她再次接受膝關節置換,改採取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只將右膝磨損的內側關節磨除,術後當天就能下床,隔天已能爬樓梯,第三天還能外出運動。

據統計,國內約有32萬人深受膝關節疼痛之苦,因行走疼痛、上下樓梯困難,甚至外出無法使用蹲式廁所,造成許多生活上的不便。中山醫院骨科醫師吳濬哲指出,膝關節疼痛雖然初期可以吃止痛藥、打玻尿酸,或注射PRP等治療改善症狀,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復發,或關節病變嚴重、保守治療無效,多數患者會選擇開刀置換人工膝關節。

傳統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傷口大、復原期長。根據統計,國內一年約有2萬5000人接受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其實高達8成只需要接受部分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但因技術困難、精準度低,醫師無法把握成功率,失敗率達3成以上,多數患者只好犧牲整組關節,還要承受長久的復原及復健期。

近年來,微創手術盛行,透過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可直接更換患部。吳濬哲醫師強調,利用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只要患者的內外側關節或髕骨,其中任一側受損就能進行,術前利用電腦輔助3D模擬,術中利用導航確認,手術精準度極高,幾乎不會破壞韌帶及周邊神經組織,只需磨除受損的關節組織,大幅減輕膝蓋破壞程度。

吳濬哲醫師舉例,全人工膝關節置換,需要3個月以上的復健時間,而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利用磨除取代傳統電鋸的方式,只將受損的關節磨除,保留好的關節、韌帶及周邊神經組織,即使處理難度較高的髕骨股骨關節面,也能準確磨除受損範圍,除了增加手術精準度,進一步提升安全性外,也大幅縮段患者的恢復期,甚至不需要復健,手術當天就能像正常人般行動自如,關節活動度也不受限制。

另外,吳濬哲醫師提到,過去接受全人工膝關節置換的患者,術後多數會感覺膝蓋卡卡,然而,目前進行35例機器人關節置換術以來,所有患者都相當滿意,沒有關節靈活度受限、神經反射動作降低的困擾。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12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人口販運被害人往往遭受雇主、仲介或經紀人不人道的對待,為了阻止人口販賣的發生,彰化縣衛生局出入各大熱門場所,以「超級英雄鋼鐵人」的酷炫裝扮來進行禁止人口販運的宣導,也藉由各大醫院提供協助,藉此達到宣傳效果。人口販運在現今普遍發生,時時有勞力剝削等新聞案件發生,被害人常常飽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植髮價格貪便宜,小心出問題!近年來植髮異軍突起,國內植髮診所如雨後春筍般林立,使得植髮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植髮價格混亂,低廉充斥;民眾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醫療照護與品質,更導致植髮糾紛層出不窮。有不少民眾因被植髮廣告迷惑,在未了解植髮資訊前,衝動做了植髮手術,進而產生植髮後遺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民眾最怕老年膝蓋退化性關節炎,蹲下起立有困難、上下樓梯也痛;醫師表示,除了攝取富含膠質、軟骨素,有利於關節軟骨修復的食品,如雞爪、蹄筋、貝類、小魚乾、木耳等,其實柑橘、綠茶及全榖類等食物,也可加強關節內膠質能力,加速關節傷害復原,進而預防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圖片來源/取自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台南市立醫院首度結合教育部體育署推廣國民體能檢測,特別在院內設立體適能檢測服務站,該院並趁著立冬,準備了100碗營養師精心調配料理熱呼呼的麻油雞湯,贈送給立冬當天完成體適能檢測的民眾,參與民眾反應非常熱烈。台南市立醫院院今年10月首度承接教育部體育署102年國民體適能檢測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