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覺得口渴才喝水?你已經脫水了!

覺得口渴才喝水?你已經脫水了!

覺得口渴才喝水?你已經脫水了!

 口渴時,身體已脫水2%了!

        很多人往往在口渴時才想起喝水,其實當人感到口渴想要喝水的時候,身體內失水已經達到2%了,這時身體的某些功能開始處於下降狀態,例如,腎臟為了保護身體內其他器官不至於過度缺水影響到臟器功能,自動減少尿的排出,從而出現尿少的現象;由於條件反射和信號傳遞不暢,神經系統出現功能下降,導致疲乏、頭痛等症狀,這些現像是提醒人們必須迅速補充水分的信號。

覺得口渴才喝水?你已經脫水了!

 少量多次飲水更健康

       “我保證在2010年每天喝8杯,即1.5升的水”。這是2010年世界腎臟日五個誓約中其中一條。少量多次的飲水方式,更有益於健康。水在胃內只停留2-3分鐘,很快進入小腸,再被吸收進入血液,1小時左右就可以補充至全身的血液。體內水分達到平衡時,就可以保證進餐時消化液的充足分泌,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如果等到口渴了,一次性大量飲水會加重胃腸負擔,使胃液稀釋,既降低了胃酸的殺菌作用,又會妨礙對食物的消化。

       及時地補充水分,有助於促進身體各器官的健康,提高工作效率。飲水要主動,更要養成規律性飲水的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更不可用飲料替代水。飲料含有糖和添加劑,不可經常飲用,而水,尤其是天然礦泉水,不僅不含任何化學添加物和糖、添加劑,而且還含有有益健康的偏矽酸、鈣、鎂等天然的礦物質成分。

 覺得口渴才喝水?你已經脫水了!

每天八杯水

       濕熱的天氣,容易導致人們咽喉炎、​​皮膚乾燥、便秘等“上火”的現象,因此一般建議,每天應至少喝1.5升水。每次1杯,每杯200毫升左右,分8次飲用,其中,3杯規律性飲水(包括早起、午休後和睡前,都應該各飲一杯)和5杯隨意性飲水。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建議的時間點來喝水:

7:30——早上起來洗漱後空腹喝一杯水。睡眠時隱性出汗等和空調環境,導致體內損失了很多水分,起床後雖無口渴感,但體內仍會因缺水而血液黏稠。飲用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循環血容量,同時也有利身體代謝、排毒和晨練。一日之計在於晨,早起時喝一杯優質的天然礦泉水,會讓一天都感到精神抖擻。

9:00——到辦公室後先別急著喝咖啡,給自己喝一杯溫開水或優質的天然礦泉水,有利迅速進入工作狀態。

11:00——工作一段時間,起身動動的時候,給自己第三杯水,補充流失的水分,放鬆緊張的工作情緒!

13:00——午餐半小時後,喝一些水,可以加強身體的消化功能,有利營養吸收,也可以消除午餐的口氣。

15:00——下午的這一杯水很重要喔!除了補充在冷氣房裡流失的水分之外,還能幫助頭腦清醒, 給身體充充電,提升工作效率。白水,尤其是優質的天然礦泉水,是最健康安全的飲品,不建議把咖啡作為提神飲品長期飲用。

17:30——下班前,再喝一杯水,舒緩一天工作的疲勞。想要運用喝水減重的,可以多喝幾杯,增加飽腹感,待會吃晚餐時,自然不會暴飲暴食。

20:00——晚飯後來一杯,幫助消化及營養吸收。

22:00——睡前喝一杯,降低血液粘稠度,預防中風,可讓睡眠更香甜。

 覺得口渴才喝水?你已經脫水了!

如果運動,飲水量應增加

    當體力活動增加或環境溫度增高,則應增加飲水量和飲水次數。運動期間,不論活動量大小都應該飲用足量的水。為了儲存足夠的水,在運動前就應該飲用至少1杯水。運動時由於體內水的丟失加快,如果不及時補充就很快引起體內水分不足,一般建議,每運動半小時左右就應飲水1杯。在運動強度較大或明顯流汗時,由於流失的礦物質較多,務必要注意在補水的時候要補充礦物質。運動後,還應飲用1—2杯水。

 

你今天喝水了嗎?看完快去倒杯水吧:)

相關推薦

預防血糖值上升的蛋白質攝取法為何? 原來如此! 從蛋白質開始食用便可抑制血糖急速上升! 進食後,食物被消化、吸收,糖分會成為葡萄糖進入血液中,變成血糖。血糖值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Glucose)濃度。用餐後血糖值上升,降低血糖的荷爾蒙・胰島素就會分泌。任何人只要進食,血糖都會上升,但如果過度上升,會...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每天灌4杯咖啡,怎麼還是覺得有夠累!一名48歲的男子,就有這樣的困擾,身為公司高階主管的他,工作壓力大,常難以入睡,睡眠品質每況愈下,因此影響白天精神與體力,變得重度依賴咖啡因來提神,但晚上又面臨睡眠問題,形成惡性循環,疲憊感始終無法有效消除,最終求助醫師,這才發現忽...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看到針頭就快暈了?如果你也是「暈針」一族,其實有些方法可以避免!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想要預防暈針,可於接種前避免空腹及脫水,接種時採坐姿,等待時聊天、聽音樂或看影片等,全有助放鬆心情。尤其,有研究發現,接種疫苗時,和面無表情相比,微笑和做鬼臉可以減少40%的疼痛感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春天酷酷嗽、嗽不停?這是不少人在季節轉換時的最大困擾,中醫師賴睿昕透露其實中醫有些小偏方可以舒緩,像是常常用兩手摩擦位在手拇指後凹陷處的「魚際穴」,有保養效果;或是刮痧位於手肘橫紋上「尺澤穴」,也有助於止咳。 俗話常說「醫生怕治咳嗽」,咳嗽是呼吸道自我保護作用,從生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