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讓癌症都恐懼的“神品”食物,妳有常吃這些嗎?

讓癌症都恐懼的“神品”食物,妳有常吃這些嗎?

很多人都是聞“癌”色變,可怕的癌症正在奪走越來越多的生命。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快速的生活節奏都在讓你離癌症越來越近!想要遠離癌症,除了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你還需要在飲食上多加註意。  

1、茄子:“霜打茄子”是好藥。  

中藥許多方劑及民間驗方中,時常使用“秋後老茄子”、“霜打茄子”。越來越多證據表明,茄子具有抗癌功能。實驗證明,從茄子中提取的一種無毒物質,用於治療胃癌、子宮頸癌等收到良效。  

另外,茄子中含有龍葵鹼、葫蘆素、水蘇鹼、膽鹼、紫蘇甙、茄色甙等多種生物鹼物質,其中龍葵鹼、葫蘆素被證實具抗癌能力,茄花、茄蒂、茄根、茄汁皆為良藥,古代就有用茄根治療腫瘤的。  

茄子還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除維生素A、C偏低外,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幾乎跟西紅柿差不多,而蛋白質和鈣甚至比西紅柿高3倍。  

2、苦瓜:李時珍稱其為“一等瓜”。  

苦瓜在民間受到的待遇兩極分化嚴重,不少人很“好”這一口,也有人對其敬而遠之。但真正給它“好身份”的卻是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他稱其為“一等瓜”,是不可多得的抗癌瓜。  

西醫更證明,苦瓜的抗癌功效來自一種類奎寧蛋白,它是一種能激活免疫細胞的活性蛋白,通過免疫細胞做“二傳手”,將癌細胞或其他不正常的細胞殺掉。苦瓜種子中含有一種蛋白酶抑製劑,能抑制腫瘤細胞分泌蛋白酶,從而抑制癌細胞的侵襲和轉移。  

3、海帶:可預防乳腺癌和甲狀腺腫瘤。  

海帶中藥名為“昆布”,可預防乳腺癌和甲狀腺腫瘤。海帶富含碘,能防“大脖子”病在中國已經婦孺皆知。  

實際上,海帶還有其他諸多“本領”,它含的海藻酸鈉與具致癌作用的鍶、鎘有很強的結合能力,並將它們排出體外;海帶可選擇性殺滅或抑制腸道內能夠產生致癌物的細菌,所含的纖維還能促進膽汁酸和膽固醇的排出;海帶提取物對各種癌細胞有直接抑製作用。  

4、蘿蔔:根莖類蔬菜中的“健康保護神”。  

蘿蔔別名萊菔,品種多,皆為抗癌能手,所以有農諺:“冬吃蘿蔔夏吃薑,一生不用跑藥堂”以及“十月蘿蔔水人參”之說。荷蘭人定胡蘿蔔為“國菜”,日本、美國認為它是根莖類蔬菜中的“健康保護神”.  

蘿蔔具抗癌、寬胸、化痰、利尿之功能。蘿蔔中含有多種酶,能消除亞硝胺的致癌作用,其中的本質素能刺激肌體免疫力,提高巨噬細胞的活性,增強其吞噬殺滅癌細胞的能力。  

蘿蔔的辣味來自芥子油,它可刺激腸蠕動,促進致癌物的排除,蘿蔔中還含有許多抑制致突變活性的不明成分。蘿蔔中維生素C含量比蘋果、梨高出8--10倍。而胡蘿蔔因含豐富的胡蘿蔔素,也具有極好的防癌作用。  

5、麥麩:最好的防癌食物纖維。  

別名麩子,小麥磨粉時脫下的種皮,用作飼料,不食用。用麥麩餵牲口,皮膚紅潤,毛髮油亮,極顯健康狀,現麥麩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健康,西方不少機構號召人們吃全穀食物、全麥食物。全麥食物即把小麥全粒磨成麵粉丁再分出麥麩,用這種粉製成的食品。  

麥麩是小麥主要營養成分的“倉庫”,B族維生素、硒、鎂等礦物質及纖維素幾乎都集中在它身上。它能預防並治療結直腸癌、糖尿並高膽固醇血症、高脂血症、便秘、痔瘡等。因此,不少專家認為,麥麩是最好的防癌食物纖維。  

6、南瓜:被譽為“神瓜”。  

南瓜可預防肥胖、糖尿並高血脂和高膽固醇血症,對癌症預防有很好的效果,南瓜維生素A的含量之高,是常人無法想像的。  

另外南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鈣質和纖維素,還含有抑制致癌物色氨酸-P的不明成分。  

7、地瓜:抗癌佳品。  

地瓜:別名甘藷、紅薯、白薯,被認為是祛病延年、減肥保健的絕佳食品。其實地瓜也有強大的防癌功能。地瓜中含有一種去氫表雄酮的物質,它能預防腸癌和乳腺癌的發生。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2022年大甲媽祖遶境於國曆4/8展開,為期9天8夜,吸引不少信眾共襄盛舉,但繞境後,復健科、骨科求診的患者大幅增加,因長途跋涉,有些人雙腳不堪負荷,引發水泡、腳底、膝蓋、小腿疼痛等。另外,台灣近年吹起馬拉松、路跑潮流,因應長時間跑步、走路,保養雙腳勢在必行,本身是足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蔡誠報導】高齡化、糖尿病及高度近視人口居高不下,以及3C產品的大量使用,白內障帶來的視力危機已不容小覷,也是國人十分重視的眼部問題之一。 為了提供眾多白內障患者更好的醫療服務,持續精進理論及實務對眼科醫師們來說更是刻不容緩。擔任台灣眼科醫學會白內障委員會共同召集人的知名連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60多歲民意代表,在脊椎手術後,雖徵狀部分改善,但常感到慢性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而經醫師詳細診療及影像檢查後,先前手術已沒有再復發,之所以還會疼痛應是術後神經根沾黏而導致常見的脊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群。透過各種治療均無法改善的情況下,醫師建議再次手術分離沾黏的神經組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2022年大甲媽祖遶境於國曆4/8展開,為期9天8夜,吸引不少信眾共襄盛舉,但繞境後,復健科、骨科求診的患者大幅增加,因長途跋涉,有些人雙腳不堪負荷,引發水泡、腳底、膝蓋、小腿疼痛等。另外,台灣近年吹起馬拉松、路跑潮流,因應長時間跑步、走路,保養雙腳勢在必行,本身是足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