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運動性痙攣與疼痛處置方法

運動性痙攣與疼痛處置方法
肌肉痙攣俗稱“抽筋”,是肌肉發生不自主的強直收縮所顯示出的一種現象,運動中最易發生痙攣的肌肉是小腿排腸肌.其次是足底屈趾肌。該病主要與寒冷刺激;電解質(尤其是鈣離子)丟失過多;肌肉連續快速收縮而放鬆不夠;疲勞過度有關。

徵象:發病部位的肌肉劇烈攣縮發硬,疼痛難忍,痙攣所涉及的關節,伸屈功能有一定的障礙,發生肌肉痙攣的士兵不能堅持參加訓練。發作常可持續數分鐘。

現場急救:總體原則是以相反的方向,持續牽拉痙攣的肌肉。牽拉時用力要均勻、緩慢,防止造成肌肉拉傷。

(1)小腿三頭肌(排腸肌)痙攣時.伸直膝關節,用力將踩關節充分持續背屈。也可由同伴幫助實施,並配合同部按摩,重力按壓、揉掐和點掐委中、承山、湧泉等穴。尤其是在游泳中發生痙攣時,要特別注意保持鎮靜,先吸一口氣,仰浮水面;用抽筋肢體對側的手牢牢抓住抽筋肢體的足趾,並用力向軀幹方向拉;同時患肢膝關節盡量蹬(伸)直,用同側的手掌壓在抽筋肢體的膝蓋上,幫助伸直。待緩解後,慢慢地游向岸邊。發生肌肉痙攣後,一般不宜繼續游泳,上岸後注意保暖,並做局部按摩,放鬆肌肉,減輕疼痛。

(2)足部屈拇肌和屈趾肌痙攣時,用力將足或足趾背屈。


預防措施:

1.充分做好準備活動習,放鬆肌肉。

2.夏季運動要注意補充液體和電解質(如食鹽、鈣),冬季訓練要注意保暖。

3.劇烈運動後,出汗和體溫很高,不能立即游泳;需先休息,待不再出汗及體溫降低後,再用冷水澆全身適應後方可下水。

4.感到很疲勞或飢餓時不宜進行訓練。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年5月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國定佛誕節和全球慈濟日,三節合一,意義特殊。因此,慈濟基金會於5月10日在台中慈濟醫院舉行中區戶外浴佛大典,今年主題為「誠之情誼人間祥兆‧教之慇實造福富足」,希望眾人應以誠相待。慈濟志工彭隆建更現身分享,述說過去吸毒的浪蕩人生,呼籲吸毒者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跌倒、燙傷,甚至術後,許多人總擔心會不會留疤?國內最新調查顯示,高達9成民眾認為疤痕令人沒自信,想盡辦法除去。醫師強調,不想在皮膚留下醜醜的疤痕,最好把握傷口癒合後的黃金期,建議持續使用3個月以上的矽膠凝膠產品,可撫平、淡化疤痕。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黃耀立指出,擦傷...

閱讀詳情 »

絲瓜好處居然這麼多!!一定要收藏的啊!   小編我一直都是絲瓜的重度愛好者,從最簡單的蛤犡絲瓜、絲瓜麵線,到絲瓜水餃等各種絲瓜料理我都超愛!!(找圖找的小編都餓了...)但我從來不知道絲瓜好處居然這麼多,大家一定要知道!!讓絲瓜更加發光發熱啊!!!     絲瓜味甘、性...

閱讀詳情 »

降血壓要靠藥物,但不能否認,一些食物也被證明確有輔助降壓的效果。從吃開始,學著保護血管健康,或許應該成為您的一節必修課。 通常認為,芹菜有保護血管的功效;小蔥拌豆腐能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積澱,有協同降血壓之效;洋蔥能降血脂,預防血栓形成,達到輔助降壓效果;醋可減少血液流通的阻塞,改善高血壓患者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