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針對病症「客製化」選擇療法與藥物,「○○○○」將是癌症治療趨勢!

基因檢測在癌症治療所占的角色愈來愈重要,可以精準「對症下藥」,量身打造治療方案,即使是晚期癌症患者,也可接受積極治療。癌症基因檢測是未來走向,目前目前健保有條件給付,「隨著醫療科技發展,降至一次二百美元的可能性指日可待。」

文◎林筱庭

癌症成因至今仍是個謎,過去總認為是環境、飲食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造成,近來醫學研究卻發現,癌症其實是一種「基因病」,由於遺傳基因功能的缺失,導致基因突變頻率高於細胞自我修復速度,異常細胞不斷增生遂成癌症。

目前還沒辦法取代化療

針對病症「客製化」選擇療法與藥物,「○○○○」將是癌症治療趨勢!

若能提早找出突變基因,癌症便不再如同「抽獎」般的不確定,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癌症變得可預防,醫師也更能針對病症「客製化」選擇療法與藥物。

「過去我們總是說要『消滅癌症』,但現在我們會把癌細胞試為身體一部分,將癌視為一種『慢性病』,試著與他和平共處。」中國臨床腫瘤醫學會(CSCO)理事長吳一龍認為,隨著標靶藥物問世,晚期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已經從十多年前的十個月延長至三年多。

吳一龍說,近幾年癌症的治療觀點,已經從全面破壞轉變成專一靶點療法,「只要找到精準的誘餌來進行治療,晚期肺癌患者的平均餘命可以延長七、八年,幾乎已經是慢性病了。」以針對癌細胞分子靶點治療,可以減緩對正常細胞的傷害,也能大幅減低患者因治療引起的不適以及副作用。

「雖然還沒辦法取代化療,但是化療時間可以大幅縮短,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的合併使用將成為未來治療趨勢。」吳一龍也提到,搭配基因檢測,醫師更能精準選擇適合病患的治療方式與藥物。

一直以來,國際藥廠的癌症藥物從研發到臨床試驗,多忽略人種之間的差異,都是以歐、美族群為參考依據。好比是肺癌標靶藥物艾瑞莎(Iressa),它是全球第一個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抑制的小分子標靶藥物,在歐美國家成效不彰,只有約一成的治癒機率,但對亞洲人的療效卻高達四成。

 

【原文刊載於《新新聞》1548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新新聞》官方網站;《新新聞》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哈佛神經科學家、暢銷小說《我想念我自己》作者莉莎・潔諾娃寫給每個人的記憶全書,破解我們對記憶的許多誤解與迷思,並提供保健記憶的簡單方法。 如果大藥廠明天推出一種可以改善記憶力,並顯著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的藥,你會想要嗎?你願意付多少錢?其實這種藥已經有了。它就叫做睡眠。 假設每晚沉睡8小時,人類一生中...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中長輩出現3症狀,小心肌少症危機已經上門了!醫師提醒,只要家中長者開始出現有以下3大明顯症狀:握力下降、行走遲緩、起身或爬樓梯困難,甚至快要跌倒,均可能是罹患肌少症的早期症狀,應及時尋求醫師協助,進行諮詢和診斷;尤其門診觀察,近來因為躲疫情,不少老人家活動量大幅減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你還沒丟掉手上那根菸嗎?國健署今(5)日公布最新國人吸菸行為調查結果,有近4成曾經吸菸者目前已不再吸菸(整體36.7%,男性36.6%,女性37.2%),其中最主要戒菸原因為改善健康、怕生病、怕老、怕影響懷孕等健康因素,占比超過5成,其次才是家人及同儕因素。醫師提醒,...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孩子被檢查出心雜音,是不是就有心臟病呢?爸媽先別緊張!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呂馨詠解釋,在沒有症狀且正常成長的孩子身上,多數可能是生理性心雜音,也被稱為正常的心雜音,只是一種血液在心臟腔室或心臟旁血管快速流動所造成的聲音,因此多在平均心跳較成人快的嬰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