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期下背痛!? 內視鏡手術趕走疼痛

長期下背痛!? 內視鏡手術趕走疼痛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您曾有過下背疼痛的經驗嗎?引發背痛的原因包含姿勢不良、脊椎退化、腰椎受傷等;臨床上有一名50歲婦人,因長期腰椎痠痛,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及生活作息,因而決定前往醫院求診,經檢查後發現,此患者椎間盤突出導致神經根受壓迫,才會引發下背痛,需盡快接受手術治療,才能緩解症狀,但她十分害怕開刀,遲遲不願手術,為避免延誤治療黃金期,醫師建議使用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不需動刀也可將脊椎沾黏清除乾淨,達到減輕背痛的效果。

收治這名婦人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孟超說,不論年長者或是青少年,都有可能出現下背疼痛的症狀,一般背痛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若持續治療長達3個月疼痛未改善,恐為慢性;然而,近來求診的患者中,每3位就有2位患有慢性下背痛,比例甚高,面對慢性下背痛該如何治療也成為醫界的一大課題。

傳統治療慢性下背痛的方式多為手術治療,不過許多患者擔心手術麻醉的風險,常對治療感到卻步,陳孟超指出,目前已有內視鏡介入性治療,不但局部麻醉風險低,且手術傷口僅有0.2cm,對於不敢開刀、術後發生沾黏或因心臟疾病無法開刀的患者,多了一項新選擇。

陳孟超醫師進一步解釋,此手術是利用內視鏡的影像,能夠清楚看見脊髓腔發炎的狀況,再搭配可彎式導管及雷射清除沾黏,更能對症下藥,達到微創手術的效果。這位婦人就是藉由此微創治療,清除椎間盤突出導致的發炎與沾黏,輕鬆舒緩背痛症狀。不過,並不是所有背痛患者皆適合此手術,治療前應與專業醫療團隊討論,找到正確的治療方式,才能確實緩解背痛症狀。

另外,陳醫師補充,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下背痛的治療方式不勝枚舉,民眾若有下背疼痛的情形,應及早就醫,切勿害怕治療,避免延誤治療黃金期,平時也應保持正確的姿勢、養成運動的習慣,才能夠遠離下背痛!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233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表示,為因應民眾反應,我國「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系統將增加顯示身分證字號資料之需求,並於今(2022)年5月10日上午8時完成版本更新。莊人祥表示,系統將從晚上9時暫停服務,更新完成後再啟用。 健康證明新增身分證字號 今晚9點將暫時關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9)日宣布新增40263例本土病例,41例境外移入。另新增12例死亡個案。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本土連2天向下降,但這2天是假日,相信是被低估的。 輕症率維持99.76% 增加71例中重症 指揮中心表示,從2022年1月至今有330742例本土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在5月7日指揮中心宣布匡列者僅限親密接觸者同時,也宣布確診者的同班同學或公司同事,應列為「自主應變對象」。大家一定都聽很多不同的名詞,甚至感到有點混亂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9)日再次用圖卡說明這些人的判定流程,以及自己是屬於哪個階段,該做哪些事,可以更加瞭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來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在青壯年人的盛行率越來越高,若再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菸、酗酒等更會大大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 心臟衰竭持續惡化 將發生心律不整、低血壓等症狀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解釋,心臟衰竭的病理成因,為心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