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開放性動脈導管 多發生於早產兒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名孕婦在懷孕38週後,順利的自然生產,但卻發現寶寶心跳特別快,且脈搏強,呼吸也非常急促,就醫檢查後,醫師發現心跳聲夾著雜音,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後,確診為開放性動脈導管的先天性心臟病。

這名媽媽在懷孕期間,雖經過高層次超音波、胎兒心臟超音波等產前檢查,都確診無礙,但卻仍發生寶寶罹患心臟病的案例;高雄開業診所醫師金仁福指出,開放性動脈導管在先天性心臟病中佔5%至10%,通常多發生於早產兒身上。

醫師金仁福進一步說明,動脈導管主要連接肺動脈及主動脈,因胎兒肺部沒有呼吸功能,必須透過胎盤的有氧血在胎兒身上循環,流置全身,通常剛出生的嬰兒會有一段過渡期,但等到動脈導管逐漸關閉,若一週後,仍有心雜音,則應盡快就醫檢查。

治療上,多先以內科療法,漸進式治療,若小朋友太小無法進行手術,則可考慮外科手術血管結紮手術;金仁福提醒,家長應多點警覺心,若發現相關症狀出現時,則應盡快就醫治療,才能避免症狀持續惡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918

相關推薦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女性到了四、五十歲,常開始冒出一些婦科疾病,常見就是子宮肌瘤,較嚴重的就是子宮頸癌、卵巢癌等,這與生活壓力及飲食習慣都有關聯。營養師李婉萍在「李婉萍的營養天地」分享了「呵護子宮、卵巢,避開4大地雷飲食,攝取3種食物」,照顧健康得從日常飲食做起,除了高...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小智心愛的奶奶在他升上國小2年級時的暑假過世了,原先開朗活潑的小智,在開學前幾天開始睡不著,常黏著媽媽哭。開學後,小智每天早上都說身體不舒服,哭著不想上學;在學校上課也無法專心、下課也都只待在教室裡發呆。放學後寫作業的速度變得很慢,安親班老師發現後關心他,小智卻哭著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昨(1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放,第2類與第3類民眾施打牛津AZ疫苗,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親自帶頭施打,今(13)日羅一鈞說自己與副指揮官陳宗彥,都沒有發燒與頭痛等症狀,僅在施打部位有些疼痛,雖然中央地方同步催打氣,施打人數仍然低迷,指揮中心鬆口用不完只能報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4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由孟加拉(案1060)、菲律賓(案1061)、衣索比亞(案1062)及愛爾蘭(案1063)入境;全台累計1,062例確診,當中11人死亡。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案1060為本國籍40多歲男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