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飢餓活化腦部? 研究:偶爾禁食可抗失智

飢餓活化腦部? 研究:偶爾禁食可抗失智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老年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NIA)報告,老年人如果每周有 1-2 天只攝取 500 大卡,能促進腦部分泌一種化學分子,這種分子會刺激神經生長,有助對抗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等腦部退化疾病。

研究團隊發現,當人體挨餓時,腦部有 2 種化學通訊分子會變多,而這些化學分子會刺激腦部神經,使其開始大量增生。「就像運動會對肌肉造成壓力一樣,挨餓時腦部也會承受一股輕微的壓力,而這股壓力整體來說對腦部有利。」這是老年研究所神經科學研究室負責人 Mark Mattson 教授在美國科學促進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會議上提出的論點。

節食延遲腦部疾病發生

其實,先前曾有一些研究支持節食換取健康的論點,有研究發現適當的節食會使老鼠壽命增加 40%,類似作用也發生在人類身上。不過這次研究更推進了一步,他們發現節食延長壽命的原因,在於延遲疾病發生的時間,例如中風。

那這段縮食的時間中,該怎麼吃才好?Mattson 表示,每天攝取 500 大卡已足夠,大約是幾份蔬菜加上茶,他說:「完全不吃並不是最好的方法,而應該斷斷續續地禁食,意思就是在短時間內幾乎不吃任何東西,其他的時間不特別規範自己。」這樣一來,Mattson 強調,找到最好的禁食「時間點」在整個療程中變得非常重要。

飢餓=危機 腦部潛能受激發

研究團隊也提出演化方面的觀點:「當糧食變得稀少時,人類的老祖宗必須絞盡腦汁設法找到食物才能存活,他們必須努力思索哪裡可能有食物,同時用盡一切方法保護自己不被其他野獸吃掉。」

不過,如果家中有罹患慢性病或重病的老人家,還是務必至醫院進行營養諮詢,了解怎麼吃才是最好。畢竟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病況不盡相同,在充分掌握資訊之前,千萬別冒然採取行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04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台灣每年新診斷的惡性肉瘤病例約600人,占癌症的1%,包括肌肉、骨骼、神經、血管或脂肪組織等全身部位都有可能誘發,又以手腳四肢最常見。成大醫院放射線腫瘤部鄭詠仁醫師解釋,多數患者摸到皮下不明的腫塊後,因不會疼痛,所以不以為意,直到腫瘤壓迫到神經感到疼痛才就醫治療,導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常感到眼睛疲倦或乾澀嗎?小心可能是長期間盯著螢幕所導致!隨著3C產品普及,除了工作,日常生活也幾乎離不開智慧型手機、平板等工具,但要注意,一不小心可能傷害到靈魂之窗。但要如何保健眼睛呢?其實首要重點就是從使用3C產品時的正確姿勢開始做起。保持正確姿勢使用3C 保護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台灣,痛風盛行率約為6.24%,男女比例約為3:1,又以中老年男性為高危險族群,但隨著飲食西化,加上肥胖比例增加,臨床上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有增加的趨勢。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痛風主要是因尿酸鈉鹽沉積在關節腔內,導致關節腫脹變形,多好發於下肢關節,但包括足背、踝、膝、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因脂肪肝無症狀,讓人難以察覺,一般人常輕忽脂肪肝對身體的影響,且脂肪肝也會有肝癌三部曲的病程,即從脂肪肝漸變成肝炎,之後形成肝纖維化,最終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國民健康署提醒,千萬別輕忽脂肪肝對健康帶來的影響。脂肪肝患者增加1倍死亡風險 肝切片是診斷標準根據瑞典最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