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餵食流浪貓 小心貓抓症上身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一名愛貓人士常自費購買貓食,餵養流浪貓,不料,因此被感染罹患貓抓症,腋下淋巴腺異常腫脹,硬塊大小如雞蛋。在「世界手部衛生日」前夕,台大動物醫院院長劉振軒提醒,在與寵物或是流浪貓狗接觸時,應該養成勤洗守的好習慣。

台大動物醫院院長劉振軒指出,現代人少子化,生的少,甚至不生,許多人將貓狗等寵物當成寶貝女兒、寶貝兒子,吃睡都在一起,互動頻繁,但很可能發生人畜共通疾病。

例如,小烏龜身上普遍存有沙門氏菌的帶菌原,易造成皮膚長出黴菌,美國平均每年約有10萬名幼兒因此遭感染生病。為此,美國衛生單位早已禁止相關業者販售小烏龜給小朋友。

另外,養貓或餵貓,也可能引發疾病。一名愛貓人士在餵食流浪貓時,手指不慎被抓傷,幾天後腋下淋巴腺腫脹,出現一顆雞蛋般大小的腫塊,就醫檢查確定為細菌感染的「貓抓病」。

台大醫院感控中心副主任王振泰說,門診發現,因接觸動物而感染的疾病中,以貓抓症最為常見。通常都是貓爪弄傷,被貓舔或咬傷,以致於感染到韓瑟勒巴通氏菌(Bartonellahenselae),症狀為倦怠、肉芽腫性淋巴腺炎及發燒等。

由於人畜共通疾病越來越多,台大醫院將今年「世界手部衛生日」主題定為「與伴侶動物相處的手部衛生宣導」,由院長陳明豐與劉振軒院長等人共同宣導與伴侶動物相處的正確洗手觀念。

劉振軒提醒,飼主在觸摸、清潔以及餵養伴侶動物前,都應徹底洗手,尤其在清理動物排泄物後,更應重視手部衛生。在餵食流浪貓狗時,則需注意自身安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18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75歲的婦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1年多前左膝曾接受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經過3個月的復健,才正常上下樓梯;日前,她再次接受膝關節置換,改採取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只將右膝磨損的內側關節磨除,術後當天就能下床,隔天已能爬樓梯,第三天還能外出運動。據統計,國內約有32萬人深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現值三伏,而所謂的三伏就是人體氣血最旺盛之時,所以許多人都認為趁著身體正好時來治好冬病。今年的三伏是由本月的13日開始到8月21日,共40天。中醫師劉益伸表示,三伏天氣血正旺,但切勿飲食冰冷,因人體的陽氣都浮在體表,五臟六腑卻是寒涼的,此時若吃冰涼食物反而加重寒氣。醫師...

閱讀詳情 »

圖片引用 蜂蜜:蜂蜜生食性涼能清熱,熟食性溫可補中氣,味道甜柔且具潤腸、解毒、止痛等作用。印度民間把蜂蜜看成“使人愉快和保持青春的良藥”。 海帶:現代醫學認為,海帶中的褐藻酸能減慢放射性元素鍶被腸道吸收,並能排出體外。 豬血:現代醫學證實,豬血中的血漿蛋白被人體內的胃酸分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