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山症併發肺水腫險死 PAC救她一命

高山症併發肺水腫險死 PAC救她一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去年3月,季小姐攀登海拔超過3600 公尺的奇萊山,一度頭暈、呼吸困難,甚至無法行走,同行隊友的詹喬愉緊急聯絡王士豪醫師,判斷其罹患高山病且併發肺水腫;若不及時救治,12小時內恐死亡,詹喬愉在王士豪遠距指導下,為患者注射救命針,搭配使用攜帶型加壓袋(PAC),症狀立即好轉,季小姐幸運撿回一命。

季小姐回憶,當時一陣頭暈、嘔心想吐、意識模糊,山中頓時起大霧,伸手不見五指,根本無法下山,所幸同行隊友、也是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副秘書長詹喬愉,給予立即救治,症狀緩解後又背她下山,否則後果真的不堪設想,現在仍心有餘悸,能夠幸運生還要歸功於PAC。

台灣野外地區緊急醫療協會副理事長、北醫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王士豪指出,國內平均每3名登高山的登山客,就有1人發生高山病,其中1%可能併發高海拔腦水腫或肺水腫;若未及治療12小時內死亡率高達100%。

「下降高度是最有效治療高山病的方法。」王士豪強調,若天氣條件差,救援直升機無法到達,要從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下山,至少需要2天時間,有PAC急救設備,則可在5至10分鐘內,使袋內增加2個PSI的壓力,讓病患達到海拔下降1500到1800公尺的效果,立即高山病緩解症狀,再由同伴陪同盡速下山。

為終結高山病死亡悲劇,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發動募款,在各界熱心捐助下,募集800萬購置100個PAC,目前接受各高山山屋、消防隊及民間救難大隊申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93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八十五歲的陳姓患者最近半年來,右下肢感到非常的酸麻無力導致行動不便,由女兒陪同到童綜合醫院骨科部陳聖祺醫師門診就醫。安排進行神經學檢查發現,右下肢多重神經根分佈的位置出現麻痛及無力的症狀,經核磁共振掃瞄顯示,第二至第五腰椎有嚴重的脊椎神經管狹窄症及神經壓迫。傳統脊椎手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提供外籍人士友善且便利的就醫環境,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為醫事人員辦理教育訓練,透過常用就醫英語會話之應用與練習,幫助醫事人員增強外語溝通能力,也能提升醫療照護品質。以視訊取代傳統教學 維持防疫安全距離礙於近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能照護醫護人員健康與安全,南投醫院貼心將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防疫期間,不只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勤務加重,醫療院所總務單位環保人員也是站在第一線,他們的辛苦也值得被肯定。台南市立醫院總務課郭輝泰組長,過完五月一日勞動節後即將卸下勞工身分,在南市醫工作近20年,直說這次武漢肺炎疫情真的是空前,但希望可以「絕後」,日後不要再遇到如此嚴峻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據董氏基金會最新線上調查指出,超過五成民眾在近一個月的生活型態出現各種變化,38.3%每日「坐著」時間超過8小時,70.5%的民眾生活型態總是經常以「坐式」(如聊天、開車、看電視、閱讀、上網等)為主,且有45.7%民眾認為自己的「身體活動量」與疫情前相較現在較少。葉雅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