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齡化失智盛行 實踐「三動」降失智風險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台灣邁向高齡化的社會,失智症的相關議題研究也隨之增加。台灣失智協會與衛生福利部和國內各失智症相關學會合辦之失智症聯合學術研討會,於今日在台大公衛學院舉行。會中邀請立法委員田秋堇、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長鄧素文、失智症家屬劉慧芳女士、與各界學者專家等,就失智防治進行學術交流與經驗分享。(圖片/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

家屬劉慧芳女士於會中分享自身經歷,包括:先生失智前後的變化、四處求診的困頓、以及財產遭詐騙導致重大損失的親身經歷。因為早期對不了解失智症,不清楚患者的個性、行為會發生驟變,家人一度以為先生是被鬼怪附身,也看過許多科別門診,都未能確定診斷;除了浪費許多時間金錢在四處逛醫院、尋求宗教協助外,中途也被知情的第三者趁虛而入,居然利用先生認知能力退化的時候,詐騙取財;使得夫妻兩人前半生的積蓄幾乎不保。劉女士呼籲國人:每個人都會老、都可能失智;政府應加強宣導,讓民眾對失智症的了解從知識變成常識,才能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安全。田秋堇委員對失智家庭的境遇深表同情,當場表示未來將盡力協助,減輕負擔。

面臨未來失智症人口逐年大幅成長的威脅,衛福部已在8月26日正式公告「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這是台灣政府正式公佈的第一份官方版失智政策綱領,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長鄧素文在會中介紹綱領內容,說明未來我國失智防治照護的發展目標及七大面向工作,包含包括提高民眾對失智症防治及照護的認知、完善社區照護網絡、強化基層防治及醫療照護服務、發展人力資源強化服務知能、強化跨部門合作與資源整合、鼓勵失智症相關研究與國際合作、保障權益等。鄧司長也回應劉女士的遭遇,表示過去大家曾經不熟悉失智症,以後不但要加強認知宣導,預防和早期發現的重要性也將一起納入推動。

失智症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介入,配合藥物及非藥物療法,以及社會支持服務,不但可改善患者功能、減輕家屬照顧壓力,更能降低減少未來因病支出龐大社會成本。國人可以實踐「三動」為出發點:多動腦、多運動、多社交活動,以降低失智風險。而台灣失智症協會與各失智症團體學會,未來也將盡力協助相關政策的制訂,也期待政府能多聆聽失智者及家屬代表等服務使用者的意見,在政府與民間團體合作下,一起為台灣即將面臨的失智海嘯做好萬全的準備。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16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愛滋感染者不規則服藥死亡率高。疾病管制署統計,去年新增通報愛滋感染者人數中,至今年4月已有3成4感染者發病,其中已發病者約有5成3的人,早在6個月內就已經發病。該署呼籲感染者規則服藥,否則延遲就醫診斷5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5%,更是無延遲就醫診斷者的2.8倍。根據疾管署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食藥署公告與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執行電子菸聯合專案稽查結果,自3月17日起截至 6月初,總計共稽查1491件,查獲違規件數43件,包含37件來自網路、5件來自夜市及1件其他販售管道,其中26件已移送法辦,最高可處新台幣500萬元以下罰金。衛福部自民國98年3月起,便將含尼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昨天的晚餐吃甚麼?錢包放哪怎麼找不到?小心記憶力不好,不只是工作效率打折扣,還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而且一般失智症發病到確診時間,平均為2至3年。醫師指出,記憶力不好是失智症最常見的徵兆,但早期記憶力不好不易察覺,建議平時多動腦、多運動,及多補充銀杏葉萃取物的保健食品,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吃低鈉鹽較健康,那可不一定!一名55歲的患有高血壓的王先生,王太太為了先生的健康著想,特別將家中的一般精鹽改為低鈉鹽;不料,吃了長達半年的低鈉鹽料理飲食,定期回診抽血時,竟檢查出血鉀濃度飆高。收治患者的國泰醫院藥劑科藥師蔡蕙君表示,原來王先生服用的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