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0-5歲無法打疫苗 萬一染疫怎麼辦?醫授防範、照護技巧

0-5歲無法打疫苗 萬一染疫怎麼辦?醫授防範 照護技巧

近期台灣正經歷與病毒共存的過渡時期,日前一名新北染疫2歲男童,因急性新冠病毒感染併發敗血症,導致腦幹腦炎,於4/19辭世,震驚社會。這場與病毒共存的攻防戰,同時面臨台灣少子化的情況下,每一個小寶貝的生命都極其重要,從中如何守住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在在考驗政府的智慧,目前預計五月起,6-11歲兒童開始施打莫德納疫苗,但0-5歲嬰幼兒該怎麼辦?家長該如何防範?萬一染疫怎麼照護?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一一解析。

新北2歲童不幸染疫亡 不能再失去任何一個寶寶

新北2歲的染疫男童,當時前往雙和醫院診治時,已呈現意識不清、高燒且生命徵象不穩定,院方當下執行緊急插管,隨即送至負壓加護病房進行搶救。當時多項檢驗報告指標呈現異常,包括肝臟功能嚴重異常、全血球數量低下,腦幹呈現瀰漫性水腫,病程快速且症狀罕見。

治療期間,除支持性療法外,醫療人員陸續給予抗發炎單株抗體藥物、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更邀請台大兒科重症團隊多位專家共同會診,期待儘速達到病情控制且加速治療效率。然男童仍因急性新冠病毒感染併發敗血症,導致腦幹腦炎,於4/19辭世,社會各界皆相當遺憾。

染疫幼兒無法口服 但可使用注射型藥物

以此為警惕與借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邀集台灣兒科醫學會、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召開會議,並於4/21公布兒童染疫的警訊表徵、送醫條件。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須「視訊診療」,必要時得安排外出就醫(警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腹痛;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

如出現以下症狀,請撥119或緊急時由同住親友送醫:抽搐;意識不佳;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關於小兒染疫所使用的治療藥物,黃玉成補充,現在成人使用的口服藥物,都沒有5歲以下幼兒可使用的適應症,目前也沒有開放,但是注射型的瑞德西韋可以使用,如果真的預期可能會引發重症,唯一可以使用的就是注射型的瑞德西韋。

幼兒不擅表達 家長判斷病情這樣做

不過,嬰幼兒尚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若家長沒有醫療背景,擔心自己對於病情判斷不夠精確,黃玉成分享1個關鍵秘訣,一般健康或輕症的小朋友還是會吃會玩、活蹦亂跳,因此只要小朋友呈現「不吃、不玩」,活動力大幅下降,這時候就需要提高警覺。另外,在兒童染疫照護上,就好比一般感冒、發燒的方式一樣,遵醫囑、多喝水、均衡營養等即可,必要時也可偵測血氧濃度。

至於這群尚未打新冠疫苗的幼兒們,家長該平時如何做好防範?對此,黃玉成解釋,「現在已經進入社區大流行的階段,大人隨時都有可能帶病毒回家,另外,請別人托嬰也可能是一個問題,確實社區流行要完全防範有點困難,因此家中出入的人流單純化,也務必要戴口罩、勤洗手、家人間減少出入複雜的公共場合。」

【延伸閱讀】

本土+11353 網傳假訊息、瘋搶快篩 陳時中:勿給自己壓力

家用快篩試劑實名制4/28上路 完整資訊看過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5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科技的進展逐漸突破相關限制,新興的生物精神醫學檢查與治療模式開始扮演重要角色,台中榮總精神部引進三項重要檢查與治療工具,包含:光—近紅外光腦功能儀、電—心率變異率檢測、磁—重複性經顱磁刺激來進行腦部功能的生物性檢測與治療。近紅外光腦功能儀 協助鑑別精神疾病藍振嘉醫師...

閱讀詳情 »

2021.06.20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20日為止,已經有549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確診病人,不只對抗疾病,被隔離時須面對一家人被分散治療的「生離」困境。新竹轉來臺中慈濟醫院的20歲女孩小靜發病為重症,單獨被送進加護病房,轉輕症後住到隔離病房。他是特殊的慢飛天使,心智年齡只有5歲,剛到隔離病房顯得焦慮。剛開始須約束不讓小靜下床,但護理師心疼,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升溫,目前全國升級為三級防疫措施,民眾外出必須全程佩戴口罩,也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聚會。戴口罩亦成為民眾的日常,有些人長時間戴口罩出現臉部過敏等不適現象,該如何改善呢?口罩材質  是惹臉部過敏主因醫用口罩主要可以用來防止微生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