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1成被隔離者出現情緒困擾! 醫師要你小心「3種情緒」警訊

▲1成被隔離者出現情緒困擾。(照/高醫附醫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球持續有國家淪陷新冠肺炎疫區,為了防堵疫情擴散,國內「隔離」人數也不斷攀升。高醫附醫今(26)日指出,在該院訪視的30名隔離個案中,發現約有1成出現情緒困擾,焦慮、憂鬱、極度不安正是初期最常見3種情緒;精神科醫師建議,隔離期間看書、追劇、睡好或放輕鬆都有助減低焦慮。

高醫附醫隔離病房是與精神部醫療團隊合作,利用遠端的會談系統,讓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在沒有直接接觸下,與入住隔離病房的病人進行對談評估。

高醫附醫精神醫學部主任柯志鴻表示,初步發現,多數被隔離者的情緒狀況穩定,約僅1成呈現焦慮或其他情緒困擾,需要進一步藥物或心理的協助。而2003年SARS期間,全球約50篇心理相關的論文均顯示,SARS不僅造成病人生理的危險,也導致大眾普遍的惶恐。

尤其在疫情最初階段,群眾或病人最常見的3種情緒就是:焦慮、憂鬱、極度不安(急性壓力反應);而感染者、被隔離者及第一線工作人員則是最常暴露在這些壓力的高風險族群。

柯志鴻指出,被隔離者擔心的不僅是自身可能被感染的風險,也會擔心隔離前是否感染家人或朋友,回到社區後是否遭到異樣的眼光? 以及經濟衝擊等多重壓力,常出現憂鬱、焦慮、不安的情緒,進而影響到睡眠或身體精神狀況。

柯志鴻主任指出,多數人可以承受短期的壓力,但當壓力延長超過2周,或過去曾有情緒因應相關病史,則可能造成長期的身心影響,而這次新冠肺炎1成的隔離個案經評估需做後續的追蹤與治療,也需要家人或各方資源的協助,來減輕壓力的負擔。

若不得以被隔離,怎麼做?柯志鴻建議,睡好、想好、放輕鬆,首先讓自己有充分的睡眠與休息,是保護不受高度壓力影響的不二法門;第二保持正面的想法,多數研究都顯示,正面的情緒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免疫能力;第三則是利用短暫活動、正念放鬆、瑜珈動作、坐禪、氣功等,或是學習簡單的腹式呼吸等深度放鬆的方式,盡可能提升自我的副交感神經,也有助於避免情緒壓力的累積。

柯志鴻說,接著找一件在隔離時可以讓自己專注去做的事情,如看書、音樂、小說、追劇等,都可以讓自己不用一直處於擔心的狀態,同時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人際支持是最好的保護因子,他人的關心,也可以減輕相關壓力。

照片來源:高醫附醫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遶境行不行?新天地教會、武漢萬家宴前車之鑑 一病例爆炸一封城

耳溫槍「不加套」量比較準? 別信謠言了!食藥署給正解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相隔20年、因一通電話舊情復燃,藝人大S與韓團「酷龍」成員具俊曄今(8)日透過社群平台宣布「閃婚」,動作如此之快,背後原因傳出就是因為卡在台灣嚴格的防疫規定,兩人才希望透過結婚「才能見上一面」。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下午回應,這部分正在檢討,有可能在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雄自助餐店與遊覽車團群聚繼續在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公布新增8例本土確診個案,其中6例都是自助餐店與遊覽車團的衍生個案,包括台南有4名跟案20974平常同搭一台接駁巴士到醫院復健的病友及看護採檢陽性;另外,自助餐店染疫一家人也再多添2名職場接觸者居隔「...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工作忙碌,三餐作息不正常,不少台灣人都把方便沖泡飲用的維他命發泡錠當做營養救星,尤其偏愛來自德國的發泡錠,但食藥署今(8)日公布最新一波邊境查驗不合格食品名單,其中德國進口的「Mivolis」發泡錠一口氣就有三款被檢出甜味劑超標;而馬來西亞進口的「奇香牌馬來西亞吧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職場新鮮人操過頭?台中就有一名24歲男子,從事業務員的他,剛剛踏入職場不久,每天上班卻都掛著黑眼圈,甚至一坐下就秒睡,經常引人側目,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在作怪,且每小時窒息或停止呼吸多達99次,幾乎超標20倍。 收治病人的亞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鄒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