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歲童全身瘀青被疑家暴 血友病所致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現年1歲的宥宥從小身上會出現莫名瘀青,尤其家長抱他後,腋下都會留下大人的黑青拇指印,到10個月開始學爬行後,身上更是青一塊、紫一塊,甚至被外人懷疑受家暴。起初媽媽帶他去診所求診,醫師誤以為是正常的碰撞瘀青,之後前往醫院檢查,才確診為血友病。

收治宥宥的羅東博愛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游介宇表示,宥宥確診後,因為年紀還小,較無法接受施以一般孩童固定每週注射的預防性治療,目前採需求性治療,只要有較嚴重的出血情形,就會立即到醫院補充抗體發生率低的新一代第八凝血因子。

署立雙和醫院內科部暨血液腫瘤科醫師蘇勇誠解釋,血友病屬於出血疾病,是先天血液中缺乏凝血因子造成,因此治療方式主要是施打凝血因子。一般來說,12歲以下中重度血友病童,以預防性治療為主,每週定期施打固定劑量的凝血因子,以預防不預期出血,進而降低關節或肌肉出血長期累積造成關節傷害;成人血友病患者則可採取需求性治療,有出血或疼痛時立即在1-2小時內注射缺乏的凝血因子,讓傷口止血。

蘇勇誠表示,多數血友病患在兒童時期就已有出血症狀,重度血友病童甚至在開始學會爬行、走路後,因碰撞增加,時常出現膝關節出血,輕則表面出現瘀青、傷口出血,重則皮膚或體內傷口出血不止而致死。

血友病若早期沒有適當治療,成年後1年可能會出現50次以上出血情形,同一部位的關節若反覆出血3次以上,更容易造成關節變形、僵硬,導致終身殘障等永久性傷害。

蘇勇誠強調,第一時間確診為血友病,積極採取預防性或需求性治療是關鍵,接受預防性治療長大的血友病童,出血機率可大幅下降9成以上,降低併發症的傷害與醫療支出。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91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癌症蟬聯38年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肝癌因為早期患者通常沒有症狀,易被忽略,又稱為沉默的殺手。近日南投有兩名年約65歲的男子罹患肝癌,其中黃男平時有在服用三高之慢性疾病藥物,在進行例行性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時,意外發現肝臟有一顆3公分腫瘤;另一位陳先生則是患有糖尿病,覺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年52歲的珍珠與先生感情如膠似漆,但自更年期開始因陰道乾澀,致使親密接觸頻率從每週兩次、變成每個月一次,最後甚至只能三個月一次;有苦難言的珍珠,接受雷射治療後,除了順利解決乾澀、疼痛問題,更重拾與先生的親密關係。婦女生殖泌尿道症候群 性生活、自信皆受影響台灣婦女泌尿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57歲曹先生,平日工作忙碌,每到午餐時間常以愛吃糕餅零食來快速解決,假日時也喜歡與家人一起到咖啡館坐著聊天,並點個下午茶甜食套餐來享受周末的悠閒時光。從半年前開始,曹先生不時有胃部悶痛感,但曹先生認為只是普通的胃痛,自行到藥局購買腸胃藥吃,但持續吃了半年仍無見效,近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惡性腫瘤生長過程中,癌細胞容易藉由血液、淋巴,轉移到骨骼、肝臟、腦部等遠端器官,一旦癌細胞轉移到骨骼就稱為癌症骨轉移。由於骨轉移好發於脊椎骨、肋骨、大腿骨、骨盆等負責支撐人體的中軸骨骼,倘若疏於控制骨轉移,負責支撐身體的骨骼會變得脆弱,癌友坍陷的骨骼可能引起長期骨骼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