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10個台灣人1失眠 這兩大族群失眠比例飆最高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失眠人口眾多,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7年統計分析顯示,平均每10個台灣人就有1人有失眠困擾,醫師更提醒,有兩大族群更是失眠的高危險族群,因為交叉對比發現,台灣的「高年長者」和「女性」失眠比例都比10年前高。

尤其是年長者,統計數字顯示,慢性失眠在50到59歲年齡層有16.7%,到了60到69歲,慢性失眠比率更增加至22.7%,至於70歲以上也有15.7%比例,這3個年齡區間皆明顯高於平均值。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師廖泊喬表示,另一方面,由食藥署過往統計資料也可以看到,在65歲以上的269萬高齡族群人口當中,就有109萬人曾因失眠問題而服用鎮靜安眠藥,盛行率高達4成。

廖泊喬提醒,如果高齡長者出現睡眠問題,首要工作還是要找出失眠的真正原因,除了年齡的因素,包括抽菸、喝茶或咖啡、吃大餐或辛辣食物或睡前滑手機等生活習慣,甚至於是吵雜、光害、寵物、寢具等不利於睡眠環境的因素都有可能扮演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本身有焦慮、呼吸中止、夜間頻尿或酒癮等疾病因素,或是正在服用利尿劑、類固醇、治療氣喘藥物或抗憂鬱劑等藥物,也可能干擾睡眠,導致睡眠品質不佳。

該不該吃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藥師李俊達強調,只要透過醫師專業的診斷,認為有需要藥物的輔助治療,醫師就會開立合適的鎮靜安眠藥來處理失眠的問題,主要有4類藥理作用,分別為解除緊張焦慮、幫助入睡安眠、肌肉鬆弛以及緩解痙攣的作用。

李俊達提醒,正確使用鎮靜安眠藥很重要,服藥時應配開水吞服,茶、酒、咖啡或其他飲料都是不合適的;另外,如果醫師開立為睡前服用,就得於就寢前15到30分鐘前服藥,並立即上床,避免再滑手機、看書等,且不要因為藥效不夠而自行加量,或擔心副作用而自行減量,任何藥量調整都必須與醫師討論才行。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年逾60歲還有必要牙齒矯正? 牙醫揭密:比美觀更重要的是「它」

【有影】2歲童突發咳嗽如「狗吠」呼吸費力 小感冒竟藏致命危險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端午連假,既然防疫優先出不了門,在家當然得要吃顆粽子來應景慶祝,但粽子熱量高,人人皆知,要如何聰明吃才能保住體重不失控?營養師提供幾個簡單原則供民眾參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何宜蓁表示,台灣粽子種類繁多,得先了解粽子特色,才能聰明挑對粽子,南部粽的特...

閱讀詳情 »

記者鄭儷絲 李振麟/健康報導 台灣今年5月起出現COVID-19社區感染,除了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亦須注意自己及家人的身體健康,如有症狀應立即就醫。除在身體評估提高警覺外,生活上注重平時個人衛生習慣及防疫守則也格外重要,生活上做到勤洗手、外出戴口罩、與人接觸維持社交距離,即可一起度過這次疫情的危機。...

閱讀詳情 »

記者李訢愷/健康報導 台灣今年5月起出現COVID-19社區感染,除了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亦須注意自己及家人的身體健康,如有症狀應立即就醫。除在身體評估提高警覺外,生活上注重平時個人衛生習慣及防疫守則也格外重要,生活上做到勤洗手、外出戴口罩、與人接觸維持社交距離,即可一起度過這次疫情的危機。 衛生福...

閱讀詳情 »

記者李訢愷/台北市報導 台灣自5月爆發疫情之後,尤其進入三級警戒階段,所有的日間服務都停止,僅留到宅式的服務仍然提供。所有第一線社工及專業人員想盡各種辦法維持服務,就是擔心在社區中的弱勢者無法得到照顧。 疫苗嚴重不足一直是疫情無法控制的根源,在中央衛福部公布的順位中;目前所有的社工、專業工作人員只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