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2個“貌似衛生”的髒習慣

1.白紙用於包食品

許多廠家在生產過程中往往使用漂白劑,而漂白劑在與食品接觸後,會引起一系列化學反應,產生一些有害物質,極易對食品造成污染。

2.衛生紙擦拭餐具、水果

國家質檢部門抽查結果表明,許多種類的衛生紙都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徹底,上面含有大量細菌,很容易粘附在擦拭的物體上。只有經過嚴格消毒處理的高級餐巾紙才符合衛生標準。

3.飯桌上鋪塑料布

餐桌上鋪了塑料布,雖然好看,但容易積 ​​累灰塵、細菌等,而且有的塑料布是由有毒的氯乙烯樹脂製成的,餐具和食物長期與塑料布接觸,會沾染有害物質,從而引發許多不必要的疾病,影響健康

12個“貌似衛生”的髒習慣

4.用紗罩罩食物防蠅

用紗罩罩在食物上,蒼蠅雖然不會直接落到食物上,但會停留在紗罩上面,仍會留下帶有病菌的蟲卵,這些蟲卵極易從紗孔中落下而污染食物。

5.用毛巾擦乾鍋、碗、盆、杯等餐具及水果

我國城市所用自來水都是經過嚴格消毒處理的,用自來水沖洗過的餐具及水果基本上是潔淨的,不用再擦。而毛巾上存活著許多病菌,用毛巾再擦乾反而會二次污染。

6.用酒消毒碗筷

一些人常用白酒來擦拭碗筷,以為這樣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醫學上用於消毒的酒精度數為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在56%以下。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達不到消毒的目的。

12個“貌似衛生”的髒習慣

7.將變質食物高溫加熱後再吃

一些家庭主婦將一些變質的食物高溫高壓煮過再吃,以為這樣就可以徹底消滅細菌。醫學證明,細菌在進入人體之前分泌的毒素非常耐高溫,不易被破壞分解。

8.用抹布擦桌子

使用一周後的全新抹布,滋生細菌的數量之多會讓你大吃一驚。因此,用抹布擦桌子,應當先將抹布洗透再用,抹布每隔三四天應該用水煮沸消毒一下。

9.把水果爛的部分剜掉再吃

有些人吃水果時,碰到水果爛了一部分,就把爛掉的部分剜掉再吃,以為這樣就衛生了。實際上,即使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削去,剩餘的部分也已通過果汁傳入了細菌的代謝物,甚至還有微生物開始繁殖,其中的黴菌可導致人體細胞突變而致癌因此,儘管水果只爛了一部分,也還是扔掉為好。

12個“貌似衛生”的髒習慣

10.起床就疊被子

人每天都要排出大量的汗液,睡覺時也不例外。起床後就把被子疊起來,汗液留在被子裡,時間一長,不僅有汗臭味,影響睡眠的舒適度,也給病原體創造了生存環境,對身體不利。正確的方法是,起床以後先把被子翻過來,攤晾10分鐘再疊起來,最好每週晾曬一次。

11.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牙膏

藥物牙膏對某些細菌有一定的抑製作用。但是,如果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牙膏,會使口腔中的細菌慢慢地適應,產生耐藥性。因此,牙膏也應定期更換。

12.用廢日光燈管晾毛巾

日光燈管內含有水銀、熒光粉及少量氨氣等有毒物質。有的家庭用廢日光燈管晾毛巾、手帕,以為乾淨、衛生。殊不知在受潮的情況下,如果燈管兩端被侵蝕或燈管本身有小裂縫,管內的各種有害物質就會逐漸滲出。尤其在氣溫較高時,汞的滲出更多,可污染毛巾、手帕,危害人體健康若這些有害物質直接進入人眼睛,可造成視力減退甚至失明。(圖片來源:CFP)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位45歲的陳女士是名符其實的業界女強人,不菸不酒、工作上雖然緊張忙碌,但生活規律,工作表現卓越,更獲得許多獎項,但從五年前獲知罹患肺癌晚期的那刻起,她的人生急轉彎,突來的打擊重挫她的自信,接受事實後積極接受治療並改變心境,卻也開啟她人生另一扇門,勇敢抗癌迄今&hellip...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研究顯示,手足之間的爭吵,會引發憂鬱與焦慮情緒,從房間被侵犯,到公平爭議,都會導致;精神科醫師建議,家長應避免先入為主的判定誰對誰錯,要多傾聽,讓孩子互相溝通,訂定遊戲規則,以免孩子因為無助所可能導致的焦慮與憂鬱情緒。家中孩子難免會爭吵,甚至長大成人,都有可能會發生;根據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桌上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現代人無論上班下班,一天到晚都盯著3C螢幕發呆,小心這樣的習慣會成為初老症狀的元兇之一!醫師指出,每天使用電腦8小時的人,臉部出現抬頭紋、皺眉紋、眼周細紋與脖子鬆弛的機會,會比每天使用電腦不到8小時者多出3成。敏盛醫院采風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邱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有關日前衛生署提出國人健康的黃金10年願景,其中擬調漲每包菸捐由20元漲到40元,國民健康局說明,菸捐金額依法每兩年評估調整一次,且依上次調漲菸捐證實,成人吸菸率由97年21.9%下降為98年20%,減少約達32萬吸菸人口。為達國人健康願景-男性吸菸率減半,菸捐的調整是重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