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15%媽媽罹產後憂鬱 坐月子期間醫師要家人別做這些事!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產後憂鬱千萬輕忽不得。醫師警告,約有8成剛生產後的媽媽會出現產後情緒低落、不易入眠、焦慮等症狀,通常大約1到2周就能適應這個改變;不過,卻有1成5左右的婦女會衍生為產後憂鬱症,最好透過身心壓力評估來預防。

日前就有一名入住產後護理之家的28歲新手媽媽,沒有太多迎接新生兒的喜悅,卻因為擔心與婆婆的觀念不同,恐影響孩子未來的教養,甚至擔心先生夾在婆媳間左右為難,不斷哭泣、失眠,甚至出現輕生的念頭。

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中心主任陳可家表示,造成產後憂鬱的原因很多,女性在生產後由於雌性激素、黃體激素下降、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變化,加上難以調適身材體態變化,以及有孩子後生活方式的改變、經濟壓力、婚姻衝突、與婆家相處問題、缺乏良好支持系統等,心理上輕則出現產後情緒低落,重則衍生產後憂鬱症。

所謂產後憂鬱症,會持續超過2周的心情沮喪、失眠、食慾不振、失去興趣、極度焦慮、難以專心、常常自責、甚至有輕生的想法,無法照顧嬰兒。

透過身心壓力評估,陳可家強調,可以同理心支持產婦的努力,幫助產婦認知調整適應新改變,及運用「呼吸放鬆法」來釋放壓力。尤其,另一半對產婦的支持非常重要,先生主動對家務默契分擔,遇到婆媳之間衝突時不當傳話筒,需要協調時請試著換句話說,這樣才能緩和當事人雙方的情緒。

而產後情緒困擾的媽媽,醫師建議,可以找人聊聊,主動訴說問題,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盡早走出低潮。

陳可家呼籲,坐月子期間的產婦心理是脆弱的,不要對產婦有太多的指導性語言,應多給一些支持,減少產後憂鬱。如果產婦仍然無法自我調適,一定要尋找專業的醫療團隊協助,接受身心科門診的服務或尋求專業心理師的幫助。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花果、焦糖味淪「成癮」幫凶 台灣10個哈菸青少年有4個用加味菸

手指隨氣溫變色「白一節、紫一節」 這病上身最慘恐手指壞死脫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翻攝自看中國 千趣,下同) 孕婦在孕期飲食中要避開這些致畸胎食物,避免不幸發生。 科學家已經證實過,有些食物的確會使孕婦胎中的嬰兒形成畸胎,所以孕婦在孕期飲食中一定要避開這些食物,避免不幸發生。 1、豬肝 芬蘭和美國已向孕婦提出了應少吃豬肝的忠告...

閱讀詳情 »

 翻攝自中國娛樂網、康知   根據日本網站報導,對於減肥的人來說,最難對付的便是浮腫。如果能夠消除浮腫,不但能減輕體重,還能養成易瘦的體質。   日本順天堂大學小林教授表示:「浮腫與體內血液的流動有著密切的關係,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興奮的人比較不會浮腫,屬於易瘦體質。...

閱讀詳情 »

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等正在大流行的冬季。大人就不用說了,小寶寶特別要小心不要被傳染了感冒⋯⋯等的傳染病喲!為了保護寶寶不被傳染病侵襲,提高媽媽和爸爸意識是很重要的。為了小寶貝,就來介紹從今天開始馬上就可以保護他們不被傳染病毒侵襲的4個習慣♪   保護寶寶不被傳染病侵襲的習慣① 大人一定要洗手...

閱讀詳情 »

翻拍自新浪博客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看病越來越方便了,並且還有很多人只要出現身體不適,就會去醫院輸個液,認為就好了,不知道是他們的心理作用,還是就診的好了,真是的依賴性太大了,這樣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外國人視輸液為小手術,澳大利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