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2020出生vs.死亡人口「死亡交叉」 不孕症補助促催生

2020出生vs.死亡人口「死亡交叉」 不孕症補助促催生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36歲林媽媽為政府擴大試管嬰兒補助後首波受惠者,成功受孕1個多月,她指出,結婚多年遲遲無法受孕,連續5年接受人工生殖療程,均告失敗,可說是心力交瘁。這次接受補助,減輕經濟壓力,「沒想到好孕來得這麼快!」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明哲表示,國人普遍晚婚晚育,為挽救生育率,政府於今年7月起祭出「催生利多」,最新人工生殖補助方案並無排富限制,且放寬年齡,讓許多不孕症夫妻都能受惠。


國健署公告,台灣每7對夫妻中就有1對不孕,陳明哲指出,依照WHO不孕症標準,以入生育能力臨界點的35歲為基準,雙方小於35歲,沒有避孕措施,進行規律性生活1年以上,仍無法懷孕,即算不孕;如為35歲以上的男女,進行規律且沒有避孕措施的性生活半年,仍沒有懷孕,就是不孕。


一般來說,女性如果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都可能導致不孕,建議婦科門診接受檢查,把握懷孕黃金期。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指出,晚婚晚生已成趨勢,行政院性平會統計2020年平均第1胎產婦年齡為31歲,當生育第1胎的時間往後延,就很難催生第2胎。


女性生育能力於30歲後開明顯下降,過了35歲後自然受孕機率則急遽下滑,即便人工生殖,懷孕與活產率也會於34歲開始走下坡,若計畫想生第2胎,產婦頭胎生產年齡如已31歲,則剩不下3年黃金時間。


國健署六月發佈最新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從年齡來看,平均小於35歲進行2.1次人工生殖會成功;35至37歲需2.5次才會成功;38歲至40歲則3.3次;到了41歲以上,機率更低,5次以上才會順利做人。


由於國人晚婚晚孕,以致出生率持續探底,2020年台灣出生與死亡人口數出現「死亡交叉」,新生兒人數居然少於死亡人數,受到疫情影響,婦產科醫學會預估,今年新生兒人數將再創歷史之紀錄,恐不到15萬人。


衛福部「體外受精人工生殖技術補助方案」共核准93間人工生殖機構,台灣生殖醫學會與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攜手打造「好孕地圖」,透過手機就能找到鄰近院所。


陳明哲呼籲,夫妻如有不孕問題,應積極接受治療,如為不孕症且符合工生殖的條件,越早進行人工生殖,則成功率越高,且越有機會用滿政府提供的補助上限次數。


2020出生vs.死亡人口「死亡交叉」 不孕症補助促催生

▲國民健康署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方案。(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圖/NOW健康製作)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內耳淋巴水腫易致眩暈 梅尼爾氏症復發壓力恐成導火線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有多久沒檢查牙齒?根據統計,台灣人在成年後有88%的機率罹患齲齒,也就是俗稱的「蛀牙」,但卻缺乏齲齒事前偵測與口腔風險評估的完整系統。有鑑於此,中正大學開發出透過唾液就能檢測蛀牙的儀器,可分析出罹患蛀牙的風險有多少,並進一步加以預防!唾液可測蛀牙風險 精準度達75%蛀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失智據點像樂園!永和耕莘醫院辦理「永耕瑞齡社區服務據點」,設置透天厝的一樓,外頭有綠意盎然的小院子,室內布置宛如樂園,每星期一至五提供豐富課程,幫助失智長者延緩退化、促進認知,同時讓家庭照顧者能有充分喘息的機會。永和失智症人口達1736人根據新北市衛生局統計,截至今年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流感抗病毒藥劑原先公費給付對象即將調整!疾管署表示,為了妥善運用醫療資源、不浪費,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流感防治組、預防接種組聯席會議決議,調整流感抗病毒藥劑公費給付對象。衛福部此次將流感抗病毒藥劑公費原先給付的對象是「伴隨危險徵兆之類流感患者」,重新定義為「未滿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勞工朋友習慣大口嚼檳榔提神,口腔癌卻悄悄上身。為此,防癌教育基金會在全台開設3000個戒檳班,透過菜瓜布刷手、封口吃便當等方法,讓戒檳學員直接感受嚼檳榔對口腔的危害,戒檳成效達到3成。嚼檳榔提神、取暖 恐罹口腔癌防癌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由力行表示,坊間檳榔成分包含檳榔子、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