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4-12歲最常見!為什麼孩子會「生長痛」?中醫:關鍵在於身體這兩部位需調理...

生長痛

  • 補腎健脾、調理病痛
  • 典型症狀:膝關節周圍或小腿前側輕微疼痛

 

★生長痛,脾腎兩虛是病根

生長痛大多是因為兒童活動量增加,長骨生長較快,與局部肌肉和筋健不協調,所導致的生理性疼痛;常見於下肢肌肉,且多發生在夜間,並以四∼十二歲兒童較多見。中醫認為,脾腎兩虛是生長痛的主要原因,調理以健脾補腎為原則。

 

★飲食調理

  1. 多補充能促進軟骨組織生長的食物,如牛奶、核桃、雞蛋等。
  2. 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 的蔬菜和水果,如韭菜、菠菜、柑橘、柚子等。

 

★生活調理

  1. 用講故事、做遊戲、玩玩具、看卡通等方法,轉移孩子注意力,使其忽略疼痛。
  2. 用熱毛巾對疼痛部位進行按摩或熱敷,緩解疼痛。
  3. 如果疼痛比較厲害,應該多休息,放鬆肌肉,不要進行劇烈活動。

 

特效食材

  • 栗子:健脾補腎、緩解疼痛。
  • 山藥:強健脾胃。
  • 牛奶:富含蛋白質、鈣,促進軟骨組織生長。

 

對症按摩

4-12歲最常見!為什麼孩子會「生長痛」?中醫:關鍵在於身體這兩部位需調理...

拿百蟲穴: 以拇指指腹與食中二指相對稍用力, 拿捏孩子百蟲穴五十∼一百次,可以疏經通絡,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緩解兒童生長痛。

 

 

4-12歲最常見!為什麼孩子會「生長痛」?中醫:關鍵在於身體這兩部位需調理...

本文摘自幸福文化《孩子長得高、不咳嗽、免疫力提升:3~10歲兒童脾肺腎中醫養護全書》。

 

【更多內容請上幸福文化粉絲專頁;本文由幸福文化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齒列不齊或暴牙、戽斗等,齒列、咬合異常的情形,就稱為咬合不正。 就像孩子的容貌和父母親相似一樣,齒列、咬合的情況也是一樣的,咬合不正事實上並無法預防。於是在這種觀念下發現有咬合不正就會想辦法治療,而造成了藉由矯正治療來修正齒列、咬合的情形。以專門實施矯正治療的牙齒矯正醫師為首,多數牙醫師都認為咬合不...

閱讀詳情 »

「咬合不正的人變多,是因為和過去相較之下,現代人不咬堅硬的東西,沒有使用上下顎所致。」大家都聽過這類的說法吧?沒錯,人類的身體如果不使用的話,的確會變得衰弱,所以咀嚼和上下顎的成長、發育息息相關。 但是,根據原住民族飲食變化與口腔疾病相關性的調查報告所示,似乎是不同的因素產生了影響。 在仍過著傳統飲...

閱讀詳情 »

牙醫師常說定期檢診很重要。當然,如果是曾經做過蛀牙或是牙周病治療的人,的確有必要定期確認治療過的部位是否沒問題,以及蛀牙或牙周病是否有復發的情形。牙科治療後的定期檢診或保養,稱之為保健。 但是,對於沒有蛀牙也沒有牙周病的人來說,定期看牙科接受檢診這件事與預防無關。只是去看看牙醫,以為蛀牙就會少幾顆,...

閱讀詳情 »

  臨床研究顯示,靜脈注射高濃度的維生素C可以對癌症治療產生積極作用,且體外實驗顯示,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更容易被維生素C殺死,然而維生素C的細胞毒性以及這種選擇性殺傷作用產生的機理至今不明。     臨床研究顯示,靜脈注射高濃度的維生素C可以對癌症治療產生積極作用,且體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