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7成糖尿病患飯後高血糖 猝死風險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7成糖尿病患飯後高血糖 猝死風險高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1名40多歲中年男性突發心肌梗塞,送急診發現血糖過高、動脈硬化,然而患者並沒有家族病史。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頭號死因,約一半糖尿病人死於心血管併發症,減少5到10年壽命。也有不少案例像這位男性一樣毫無自覺,直到心臟病發作,才得知自己罹患糖尿病。

空腹血糖值大於100 mg/dL 要檢測飯後血糖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指出,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人健康檢查只測空腹血糖,然而亞洲人胰島素分泌能力較差,飯後血糖過高比例更多。若空腹血糖值大於100 mg/dL,就要進一步檢測飯後血糖。

國際糖尿病聯盟指出,飯後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即使糖尿病前期,飯後高血糖也危害心血管。台灣糖尿病人5至7成飯後血糖偏高,飯後高血糖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因葡萄糖毒性而受損,長期下來將使血管發炎、氧化壓力上升,血管收縮功能變差,動脈硬化,易發生心肌梗塞或中風,有猝死危機。

吃飯前後血糖差大於60 應調整飲食

降低飯後血糖的藥物包括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非磺醯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速效胰島素製劑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能延緩腸胃道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與葡萄糖的吸收,使飯後血糖值平穩。除了有效降低飯後血糖,還可延緩動脈硬化進行。根據歐美研究指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可減少49%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愈早確診並開始用藥,效果愈好。

杜思德理事長指出,飯後血糖和飲食息息相關,自己監測血糖,吃飯前量1次、飯後2小時(吃第1口飯開始算)再量1次,如果血糖值差距大於60,表示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應調整飲食內容。除了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也要注意飲食順序,先吃蔬菜和蛋白質類,最後再吃澱粉類主食,細嚼慢嚥,延緩飯後血糖上升,避免血糖大幅波動。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國內出現今年首例百日咳群聚感染事件,中部2個月大男童上月陸續出現咳嗽、嘔吐情形,確診為百日咳,男嬰母親曾於上月出現咳嗽症狀,研判可能遭母親傳染,男嬰母親也於上周確診感染百日咳,目前均康復,其他接觸者無疑似症狀,將持續監測至3月12日。 近5年都以家庭群聚感染為主 由...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檢查出肺部有結節,即便是良性結果也有可能癌變!一名50歲男性病患,健康檢查時發現了一顆約2公分大小的肺結節,持續在門診追蹤,並接受半年一次的胸部電腦斷層檢查,2、3年下來都沒有明顯的變化。沒想到最近一次的檢查發現,半年內肺結節擴散,甚至以驚人的速度長大,甚至直接擴散...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血糖控制沒有假期!35歲的王先生半年多來經常疲累、口渴,體重一下掉了20公斤,卻以為只是工作太累,不當回事。沒想到有天突然昏倒,檢查才發現由於連日喝酒應酬,王先生早已罹患糖尿病,血糖值竟高達1200 mg/dl,超過正常值10倍,因沒有就醫治療而引發急性高血糖,還好...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名53歲的男性上班族,某次聚餐喝酒因突然腰背痠痛又尿不出來,緊急送醫後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PSA)高達300ng/ml,進一步切片診斷,確診罹患攝護腺癌第4期。 60%癌變患者發現時已是第3、4期 臺大醫院泌尿部主任蒲永孝教授表示,國人罹患攝護腺癌的比例逐年增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