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7成糖尿病患飯後高血糖 猝死風險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7成糖尿病患飯後高血糖 猝死風險高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1名40多歲中年男性突發心肌梗塞,送急診發現血糖過高、動脈硬化,然而患者並沒有家族病史。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頭號死因,約一半糖尿病人死於心血管併發症,減少5到10年壽命。也有不少案例像這位男性一樣毫無自覺,直到心臟病發作,才得知自己罹患糖尿病。

空腹血糖值大於100 mg/dL 要檢測飯後血糖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指出,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人健康檢查只測空腹血糖,然而亞洲人胰島素分泌能力較差,飯後血糖過高比例更多。若空腹血糖值大於100 mg/dL,就要進一步檢測飯後血糖。

國際糖尿病聯盟指出,飯後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即使糖尿病前期,飯後高血糖也危害心血管。台灣糖尿病人5至7成飯後血糖偏高,飯後高血糖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因葡萄糖毒性而受損,長期下來將使血管發炎、氧化壓力上升,血管收縮功能變差,動脈硬化,易發生心肌梗塞或中風,有猝死危機。

吃飯前後血糖差大於60 應調整飲食

降低飯後血糖的藥物包括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非磺醯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速效胰島素製劑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能延緩腸胃道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與葡萄糖的吸收,使飯後血糖值平穩。除了有效降低飯後血糖,還可延緩動脈硬化進行。根據歐美研究指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可減少49%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愈早確診並開始用藥,效果愈好。

杜思德理事長指出,飯後血糖和飲食息息相關,自己監測血糖,吃飯前量1次、飯後2小時(吃第1口飯開始算)再量1次,如果血糖值差距大於60,表示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應調整飲食內容。除了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也要注意飲食順序,先吃蔬菜和蛋白質類,最後再吃澱粉類主食,細嚼慢嚥,延緩飯後血糖上升,避免血糖大幅波動。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曾是躲避球校隊的淑卿,原以為走路會痛只是運動傷害造成的,直到小腿腳踝漸漸腫大就醫時,才發現罹患惡性骨肉瘤(骨癌),為了治療疾病切除至左大腿的1/3並裝上義肢,出社會後,又陸續罹患乳癌,到目前為止,淑卿已罹患6次癌症。 罹患乳癌 切除雙乳發現更危險的侵襲癌 上大學之後...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小雪是名亭亭玉立、眉清目秀的16歲女孩,卻因犬齒(虎牙)齒列空間不足而外突,在外觀上讓小雪相當自卑,因牙齒擁擠清潔不易造成多處蛀牙與填補物,但令她長期卻步的是矯正治療所需的傳統取模,小雪天生易被誘發嘔吐反射,始終無法接受口中被填滿流動的取模材,現有口內掃瞄機,可以讓...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是真的,光嚼檳榔籽會致癌!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1987年証實,「同時吸菸、嚼檳榔」會致癌,2003年,IARC又提出「檳榔籽是第一類致癌物」,也就是光咀嚼檳榔籽就會致癌,有鑑於絕食檳榔對國人健康的危害甚鉅,衛福部乃定每年12月3日為口...

閱讀詳情 »

跟著自然節奏-吳清忠 人是自然界的產物,讓生活簡單,跟著自然韻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讓今天比昨天過得好一點,明天就能比今天更好。 不少人知道「吳清忠」這個名字,是因為一本暢銷健康書《人體使用手冊》,深入淺出描述中醫養生的方法,也曾經造成一股「敲膽經」的風潮。更令人驚訝的是,紙本書比網路上的免費文章晚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