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7旬伯靜脈曲張慘變「蚯蚓腿」 延誤治療恐面臨截肢

7旬伯靜脈曲張慘變「蚯蚓腿」 延誤治療恐面臨截肢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70歲張伯伯年輕時曾從事汽修工作,因長期久站導致小腿出現大塊黑斑,起初以為是接觸到油漬而不以為意,隨後發現小腿靜脈血管浮起,呈青綠色蚯蚓狀,但也未就醫治療。直到上個月突然感到小腿劇痛,隔天開始紅腫持續3至4天,就醫後確診為靜脈曲張,醫師評估若不及時治療,一旦開始出現傷口,恐面臨截肢風險,緊急安排靜脈超級膠水閉合手術後,張伯伯直笑說:「很有感覺、走路變輕快了!」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靜脈曲張是種慢性、病情持續進展的血管退化疾病,該患者的下肢靜脈因長期承受高壓,導致紅血球逐漸從毛細血管滲出破裂,由於紅血球富含鐵質,在皮下不斷沉積,皮膚會呈大片黑色暗沉貌,皮下表淺的靜脈則因血管擴張出現扭曲,常被形容是「蜈蚣上身」。


劉殷佐指出,靜脈曲張是因原本應回流至心臟的靜脈血液,長時間淤積於下肢靜脈,導致血液逆流以及靜脈瓣膜受損,目前保守的治療方式是穿戴醫療用彈性襪,若仍無法緩解症狀,則須考慮使用雷射、無線電射頻技術、硬化劑治療,或傳統剝離抽除手術等方式治療,不過術後均需穿著彈性襪幫助恢復,且瘀青、疼痛感較明顯,恢復期也較長。


考量張伯伯本身有嚴重靜脈曲張,加上對穿彈性襪十分排斥,故建議他使用新型「靜脈超級膠水閉合手術」進行治療,先以導管進入腿部曲張變形的靜脈內,使用超音波定位後,接著均勻施打醫用膠水在病變的血管內部,醫生在皮膚表面施以適量力度的按壓,使病變靜脈得以黏合,而達到治療效果。由於手術侵入性小,手術時間在1小時內,術後當天即可恢復正常生活,不需穿著醫療用彈性襪,大幅縮短恢復期。


劉殷佐提醒,民眾平時應避免久坐或久站,可透過睡前抬腿、腳掌上下擺動的足弓運動緩解靜脈曲張,若靜脈曲張症狀透過保守治療後仍無改善,可由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評估診斷,並透過合適的治療方式根治,提高生活品質。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全國40萬名無症狀B肝帶原 發生肝硬化高風險不自知
▸減重藥「沛麗婷」恐致癌 食藥署廢除藥物許可並下架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30歲的小珍情緒低落加上失眠已持續近1個月,過去喜歡四處爬山看海的她,現在都提不起勁,偶爾會出現想不開的念頭,每一天睜開眼,她對這個世界一點期待也沒有。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提醒,憂鬱症的九大症狀包括:情緒低落、失去興趣、體重減輕或增加、失眠或睡眠過度、精神激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你睡覺會打鼾嗎?打鼾可能是一種病!許多人都會打鼾,卻不知道打鼾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最明顯的症狀之一,代表呼吸道堵塞,在腦部長期缺氧下,除了影響睡眠、隔日精神,甚至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為提升民眾認知,北市聯醫將舉辦名醫座談,邀請四位睡眠呼吸中止症權威醫師解說打鼾風險。睡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貝貝(化名)在大學期間突然發現自己左側的身體很麻,右腳無力,連走路和爬樓梯都不穩,四處求醫之後才發現自己罹患多發性硬化症。貝貝開始打針治療之後心情低落,副作用又讓她疲倦發燒,幸好醫師耐心地了解貝貝的狀況,討論她的需求,建議改用一線口服藥,貝貝在穩定控制病情後,與另一半共...

閱讀詳情 »

老翁排尿難、坐輪椅 竟是罹患攝護腺癌一位60歲的黃伯伯因為解尿有困難且無法行走而求診,進入門診時坐著輪椅,經由醫師抽血檢驗,竟發現PSA指數超過1000,確診罹患攝護腺癌。因癌細胞轉移到骨頭,影響行走能力,已屬於晚期。醫師使用荷爾蒙療法,2個月後病人已可步行,解尿困難也緩解,隨後醫師改為每三個月肌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