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7月至今逾百人因熱傷害急診 炎夏戶外工作者嚴防中暑

7月至今逾百人因熱傷害急診 炎夏戶外工作者嚴防中暑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烈日當空,氣溫飆高,在戶外活動宛如酷刑,國健署統計,7月迄今逾百人因熱傷害至急診就醫。專家提醒,想避免熱衰竭、中暑,除了減少高溫曝曬時間,也應多喝水,建議觀察尿液顏色,如果偏黃,就需多補充水分。


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最近1、2個月來,熱傷害患者中,不少是郵差、快遞、外送員及工地工人,因工作所需,長時間曝曬在太陽下,沒有做好防護措施,就可能因大量流汗造成脫水,引發熱衰竭。


吳昭軍指出,熱衰竭後,如果沒有妥善處理,就可能惡化成中暑,許多人以為中暑是小事,但此時全身體溫偏高,屬於發燒狀況,導致器官衰竭,死亡率超過30%。一般來說,熱衰竭主要症狀為頭痛、疲倦、無力、躁動不安、定向力變差、噁心、嘔吐、蒼白、肌肉痙攣等現象,此時,體溫正常,應該迅速至陰涼處,補充水分。


至於中暑,身體核心體溫升高超過40.5℃,同時中樞神經的功能出現障礙,恐危及生命,初期症狀為皮膚乾燥發紅、心跳及呼吸過快,嚴重時,體溫上升,無法流汗、頭痛、頭昏、噁心、嘔吐、視力障礙、神智混亂、定向力變差、以及昏迷、抽筋。


為了避免熱傷害,吳昭軍提出3要訣


1.保持涼爽:選擇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等衣服,搭配輕薄長袖防曬衣物。戴上太陽眼鏡,保護視力。避免長時間高溫曝曬,可至陰涼通風處或有空調場所多做休息。


2.補充水分:戶外工作者每小時補充2至4杯冷開水(1杯為240c.c.),少量多次補充水分,大量流汗時可喝加少許鹽的冷水。如果發現,尿液為黃色、烏龍茶色,顏色變深,必須補充水分。


3.提高警覺:避免長時間待在高溫環境,並做好防護及適時降溫散熱。如果身體不適,應先休息,儘快求助或送醫。


吳昭軍提醒,如有熱傷害症狀,首先離開高溫環境,至陰涼或有冷氣的地方,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來降低體溫,並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如體溫持續上升,出現嘔吐、意識持續不清等症狀,就需立即送至急診。


更多NOW健康報導
▸重度使用3C皺紋爬上臉 藍光加速肌膚老化PLT解除危肌
▸居家上班男人忙工作不舉 中醫調理讓他面對老婆硬起來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現在的學童不論學習或玩遊戲,生活中很依賴手機、平板,以往寒暑假過後容易出現學童近視度數飆升較快,但這段期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了避免群聚,不少家長假日減少外出行程,選擇宅在家裡,學童接觸3C產品的時間拉長,一不小心也可能讓近視度數失控。 近視的發生是因眼軸變形、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新冠肺炎雖然趨緩,但全球疫情依舊嚴峻,民眾擔心到醫院被感染,讓居家治療成了選項之一,無論在家洗腎、化療、打靜脈營養輸液等,都能避免久待醫院又不中斷治療,成了防疫下的新趨勢。根據健保署統計,今年1、2月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萬名需求者。居家化療接受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過敏性鼻炎是兒童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根據調查,台灣每三位兒童當中就有一人患有過敏性鼻炎。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楊曜旭醫師表示,小朋友常因為過敏而忍不住打噴嚏、流鼻水,衛生紙一用就是好幾包,嚴重時連鼻噴劑也擋不住,上課無法專心,也影響學習能力!所幸近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醫師,我的CA-125偏高,是不是得卵巢癌了?」 這是診間常見的詢問,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部長朱堂元醫師指出,很多因素都會使CA-125升高,且有一半卵巢癌的數值都呈現正常,應搭配陰道超音波和內診;不過,卵巢癌仍沒有完善篩檢方式,更重要是預防,呼籲無生育、有家族史等婦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