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憂疫情感染在家化療、洗腎 「居家治療」需求量增

憂疫情感染在家化療 洗腎 「居家治療」需求量增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新冠肺炎雖然趨緩,但全球疫情依舊嚴峻,民眾擔心到醫院被感染,讓居家治療成了選項之一,無論在家洗腎、化療、打靜脈營養輸液等,都能避免久待醫院又不中斷治療,成了防疫下的新趨勢。根據健保署統計,今年1、2月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萬名需求者。

居家化療接受度高 可攜式提升方便性

根據媒體報導,在此次疫情中,居家治療或醫療的需求被凸顯出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暨營養醫療小組主委王照元表示,目前安排癌症病人回院接受化療有難度,患者不想在醫院停留太久,轉而建議改為居家化療,患者接受度高。

王照元舉大腸直腸癌患者為例,需要進行連續46至48小時的化療藥滴注射,以往須住院兩天,但因憂心疫情,患者極為擔心住院。居家化療的好處,只要當天進行約3至4小時的前置作業,裝置好藥物及機器就能回家,減少日常生活影響,有人甚至還可以去上班、運動等,相對便利。

癌末患者在家靜脈營養輸液 與家人多相處

靜脈營養輸液也是類似情形,尤其癌友也適用居家治療。王照元表示,癌症患者要接受下一次療程,可能需要先接受積極的營養治療2至3個月,「就會先幫病人裝上人工靜脈導管,患者把靜脈營養帶回家,照顧者幫忙接上即可。」

醫師舉例,曾經有位年輕大腸癌末期病人,因為營養不良無法進食,遲遲未出院,但患者想與家人共度最後時光。醫療團隊讓家屬將靜脈營養帶回家,雖然一個半月後患者過世,但家屬還特地回門診感謝醫師安排,王照元感動地說:「醫病之間,有時需要多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病人與家屬的期待。」

洗腎結合雲端管理 腹膜透析方便性高

至於居家洗腎部分,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田亞中指出,洗腎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到醫療院所進行血液透析,一種是在家中進行腹膜透析。在家洗腎除了躲疫情避免交叉感染,因腹膜透析方便性高,比較不影響到患者生活,年輕人接受度高。
田亞中指出,目前腹膜透析分為手洗及自動洗,手洗是可調整透析的時間,標準為白天三次及晚上一次灌液;自動洗則利用晚上睡覺時進行,近年更結合最新的「雲端醫療管理平台」,醫護人員可在遠端管理患者洗腎狀況,有助殘餘腎功能延長。

在宅醫療需求者 可打1966長照專線

健保署統計,醫師、護理師與呼吸治療師訪視對象自20,442人增至33,900人,訪視件數自76,980件增至112,333件,有需求的民眾可利用長照專線1966等管道洽詢。

媒體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指出,台灣在宅醫療學會成立後,投入居家醫療的醫師愈來愈多。民眾家中有失能者需照護,但就醫不便,且認為就醫受感染風險較高等,可嘗試申請服務。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19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假期來臨,不少民眾都會把握機會出國旅遊,疾管署提醒,為避免出國期間感染疫病,應落實正確勤洗手等良好衛生習慣,並做好個人防護。回國後,若有身體不適也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作為診治參考。疾管署表示,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持續出現H7N9、H10N8及H9N2流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民以食為天,台灣人最愛的問候語就是「你呷飽沒?」,由於吃什麼攸關著身體健康至鉅;然而,天氣也和健康大有關係呢!原來,中醫認為,天候不佳,經常陰雨綿綿,會使脾胃功能弱的人,容易出現食慾不佳,以及常反胃的症狀。基隆醫院中醫科賴卉蓮中醫師指出,陰雨綿綿,空氣濕度居高不下,脾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冬季癢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以及屬於乾燥敏感皮膚等民眾,但若習慣吃刺激性等食物,或沒有適時為肌膚補充水分等保養,也可能會出現冬季癢現象;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詹蕥顄指出,冬季癢又稱為缺脂性皮膚炎,除了可透過藥物治療,平時也可利用調整飲食的方式,有效舒緩不適。包括豬腳、雞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手術需要進行麻醉時,醫師會以保護患者的生命安全為考量,包括患者的生理狀況、對麻醉認知等,都會納入選擇不同的麻醉方式;成大附設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周文英指出,若是患者有心肺等方面疾病,就應採以半身麻醉的方式,風險相對比全身麻醉來的低。可是,其實多數民眾較排斥半身麻醉,包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