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75歲女紅眼難消 原來是腦血管疾病導致

75歲女紅眼難消 原來是腦血管疾病導致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出現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雖屬於良性腦血管疾病,但礙於位置及結構複雜,導致臨床上表多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醫師謝昀臻指出,患者會出現像結膜血管螺旋狀膨大、脈動性眼雜音、眼球運動異常、眼周軟組織紅腫併凸眼等症狀,因病徵與結膜炎、或眼部蜂窩性組織炎等疾病相似,得透過影像學檢查進一步確診。

眼睛出現紅眼 竟是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惹禍

臨床上,一名75歲女性,日前經左眼白內障手術後,眼睛出現紅眼及異物感等症狀,給予局部藥物治療後並未改善,且五個多月來持續有紅眼現象,甚至合併耳鳴及頭暈等症狀,就醫檢查,經詳細理學檢查及病史詢問排除感染及其他發炎性疾病,並安排磁振造影腦部血管造影,懷疑恐為間接型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所導致。

血管攝影確診 同時進行栓塞治療

謝昀臻醫師解釋,患者就醫時,自述有出現腦內咻咻聲,且眼部表現於左眼結膜腫脹及充血,就連左眼眼內壓也有異常上升現象,所幸經轉入神經介入中心住院後,並接受血管攝影,確診為間接型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並同時進行栓塞治療。

介入性療法技術成熟 解決栓塞常見治療方式

通常間接型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佔10至60%廔管自行閉合的機率,可選擇保守性觀察,但隨著微創神經血管介入性手術的進步,經股動靜脈途徑的栓塞是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謝昀臻醫師強調,尤其若為腦內皮質靜脈反向回流者,因出血性腦中風機率較高,這時更應採以介入性療法較佳,此外,低流量間接型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因症狀初期不明顯,加上無明確外傷史,得特別小心,必要時應積極就醫檢查,才不會導致壓迫視神經而失明。

【延伸閱讀】

對付嚴重型氣喘教戰守則 陳怡行醫師解答不可不知

怕新冠不敢到院回診? 醫師教糖友如何抗疫不「傷心」

C肝高盛行區首重宣導與防治 助民眾遠離肝害

超前部署防斷藥! MIT製藥相挺防疫、穩定供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7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空勤緊急降落郵輪  患者直送醫院緊急救援無國界,一艘航往日本的海洋航行者號郵輪,日前通報新竹縣消防局,表示郵輪目前為處於外海,船上有一名23歲英國籍船上女舞者SMITH小姐腹部疼痛,經船醫診視後,初步判斷疑似為闌尾炎,希望能派遣救援人員載運患者到陸地醫院就醫治...

閱讀詳情 »

    拔罐是廣為流傳的一種民俗調理,這一、兩年很流行將拔罐應用在美容和保健上,連好萊塢明星、奧運選手也深深趨之若鶩。采實文化最近推出了新書《居家DIY鍺石拔罐球》,有日本原裝獨家授權的鍺石拔罐球使用說明書及拔罐球,日本知名專家村木宏衣監修的鍺石拔罐球原理等同於拔罐,非侵入性的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葉克膜被許多民眾視為救命的仙丹,甚至還有人誤以為是一位醫師,其實葉克膜稱為體外維生系統,主要構造包含人工肺臟及離心式的幫浦,用以幫助人體血液氧氣交換,並將二氧化碳排出,在急性心臟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或急性心肺同時衰竭時,有重要的救命角色。主動脈剝離至心臟  葉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來自越南的38歲新住民胡姓女患者,在2016年的三月被診斷出腎絲球腎炎造成腎衰竭,腎功能逐漸喪失。最後在65歲的媽媽堅持下,搭機從越南飛抵台灣救女,經由童綜合醫院腎臟移植評估後確定符合移植的資格,進而安排手術,手術成功順利,胡女也終於脫離洗腎輪迴的日子,可以恢復正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