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75歲女紅眼難消 原來是腦血管疾病導致

75歲女紅眼難消 原來是腦血管疾病導致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出現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雖屬於良性腦血管疾病,但礙於位置及結構複雜,導致臨床上表多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醫師謝昀臻指出,患者會出現像結膜血管螺旋狀膨大、脈動性眼雜音、眼球運動異常、眼周軟組織紅腫併凸眼等症狀,因病徵與結膜炎、或眼部蜂窩性組織炎等疾病相似,得透過影像學檢查進一步確診。

眼睛出現紅眼 竟是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惹禍

臨床上,一名75歲女性,日前經左眼白內障手術後,眼睛出現紅眼及異物感等症狀,給予局部藥物治療後並未改善,且五個多月來持續有紅眼現象,甚至合併耳鳴及頭暈等症狀,就醫檢查,經詳細理學檢查及病史詢問排除感染及其他發炎性疾病,並安排磁振造影腦部血管造影,懷疑恐為間接型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所導致。

血管攝影確診 同時進行栓塞治療

謝昀臻醫師解釋,患者就醫時,自述有出現腦內咻咻聲,且眼部表現於左眼結膜腫脹及充血,就連左眼眼內壓也有異常上升現象,所幸經轉入神經介入中心住院後,並接受血管攝影,確診為間接型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並同時進行栓塞治療。

介入性療法技術成熟 解決栓塞常見治療方式

通常間接型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佔10至60%廔管自行閉合的機率,可選擇保守性觀察,但隨著微創神經血管介入性手術的進步,經股動靜脈途徑的栓塞是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謝昀臻醫師強調,尤其若為腦內皮質靜脈反向回流者,因出血性腦中風機率較高,這時更應採以介入性療法較佳,此外,低流量間接型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因症狀初期不明顯,加上無明確外傷史,得特別小心,必要時應積極就醫檢查,才不會導致壓迫視神經而失明。

【延伸閱讀】

對付嚴重型氣喘教戰守則 陳怡行醫師解答不可不知

怕新冠不敢到院回診? 醫師教糖友如何抗疫不「傷心」

C肝高盛行區首重宣導與防治 助民眾遠離肝害

超前部署防斷藥! MIT製藥相挺防疫、穩定供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7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2020已接近尾聲,而今年初起大肆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未消退,雖然國內疫情看似趨緩,但國外疫情仍然嚴峻,截至11月下旬已有超過5800萬人感染、並造成138 萬人死亡。為防堵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仍嚴守國門,而因隨著疫情而來的是許多人的工作模式、社交方式、飲食習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天氣漸涼,手腳冰冷、寒性體質族群要開始迎接冬天的挑戰,來杯熱拿鐵、熱奶茶暖暖身子是寒冬最療癒的事!但是,你可以有更健康的選擇,薄荷枇杷膏茶、生薑檸檬水、潤膚四物湯,三杯簡單療癒系飲品,自己DIY就能讓整個冬天溫暖又健康!感冒鼻涕、痰多 自製飲品幫助廢體內物排出秋轉冬,氣...

閱讀詳情 »

鈣質為成長茁壯必須營養素之一,許多家長只知道鈣質能幫助成長與骨骼健康,但其實鈣質與孩童許多生長都有十足關係。然而,鈣質缺乏問題是台灣所有營養素中最嚴重的,但卻不是最難滿足的! 除了鈣質以外,蛋白質和維生素也是孩童生長重點,這次就讓好食課營養師解析這些營養素的重要性,讓爸媽們了解如何幫助小孩攝取足夠...

閱讀詳情 »

  可能因為最近氣溫降低,感覺全身筋骨僵硬,受過傷的右肩肌肉變得更緊,反手拉拉鍊時動作也受限了,就有想做徒手調理的念頭。搜尋台北整復推拿推薦時,發現北投復興崗捷運站對面的長青整復所評價還不錯,長青整復所有提供融合解剖學知識應用的整復推拿、鬆筋按摩、足底按摩及拔罐刮痧等民俗調理,裡面的師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