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919台灣肺纖維化日健步開走 留意咳、喘、累三大症狀守護肺部健康

919台灣肺纖維化日健步開走 留意咳 喘 累三大症狀守護肺部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每年的9/19是台灣肺纖維化日,取其「走一走」的諧音希望能喚醒民眾注意自身肺功能健康。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醫師表示:「肺纖維化成因多元,目前最廣為人知的,是不明原因造成的特發性肺纖維化,也就是俗稱的菜瓜布肺。」但是肺纖維化還有其它高風險族群,像有自體免疫疾病,如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紅斑性狼瘡等,也可能引發致命的漸進式肺纖維化疾病,所幸現今已有藥物可延緩疾病惡化,只要及早確診及早治療,肺纖維化患者依舊能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咳、喘、累超過兩個月 小心肺纖維化

由於肺纖維化會影響肺功能下降,引發像是慢性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患者若對疾病缺乏了解,就有可能當成是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氣喘、肺阻塞或感冒等,延誤治療先機,長期以往甚至連站立、行走的日常活動都會感覺氣喘或疲累,對患者生活品質造成重大影響。

隨著疾病進展,肺部組織會逐步變厚並形成永久性疤痕、造成肺部纖維化,阻礙肺泡與血管進行正常氣體交換,導致患者肺功能受到不可逆的傷害,甚至增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風險。林孟志呼籲,咳、喘、累等症狀持續超過兩個月以上的民眾,應盡速至胸腔內科請醫師聽診後背下肺葉,若可以聽到類似撕開魔鬼氈的連續性爆裂音,醫師即會高度懷疑肺纖維化的可能性,並進一步安排更詳細的檢測,了解患者肺纖維化程度、規劃適合的治療方案。

肺纖維化高危險族群 及早確診及早治療

林孟志表示,聽診是鑑別肺纖維化的初步重要檢查,由於肺纖維化通常從下肺葉開始纖維化,因此透過聽診患者後背下肺葉,可作為第一時間的判斷依據,後續再安排肺部X光、肺功能檢測、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描等檢查,更進一步完成確診、肺功能評估與疾病分級。

由於肺纖維化對肺功能下降所造成的影響不可逆,林孟志提醒除了一般民眾應對相關症狀保持警覺外,若本身為高風險族群,如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更務必隨時留意自己的肺部功能,唯有及早確診及早治療,才能真正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林孟志說,以往肺纖維化治療僅能藉由類固醇、化痰藥、抗凝血劑及免疫抑制劑緩解症狀,效果有限,且無法延緩肺功能下降。所幸近年已有抗纖維化藥物問世,可延緩肺功能下降,並減少急性惡化風險,有助於改善咳嗽、呼吸困難,維持肺臟功能,避免急性惡化。


919台灣肺纖維化日健步開走 留意咳 喘 累三大症狀守護肺部健康

現今全球已進入後疫情時代,民眾對於肺部健康的重視也逐漸升高,台灣胸腔重症暨加護醫學會特別於9月19日「台灣肺纖維化日」,在高雄衛武營舉辦健走活動,並同步宣導9月25日的「世界肺健康日」,活動集結逾300名50位以上民眾到場響應,除了說明肺纖維化的嚴重性與治療新知,幫助患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外,也希望藉此呼籲民眾共同響應各種健康行動,像是主張維護空氣品質、多步行降低空氣汙染、提醒自己也協助他人不吸菸等,鼓勵民眾共同守護肺部健康。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6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141歲藥王孫思邈的13個簡單易行的養生秘笈 1.頭常搖 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複。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2. 發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頭部有很多重...

閱讀詳情 »

乾癬病人的皮膚可能會出現發紅、紅斑、脫屑等症狀,從表面上看起來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單純的皮膚病,但其實是由於免疫系統失調所引發的慢性發炎反應,為先天體質及後天環境所造成,並非感染也不會傳染。   乾癬病人,尤其是發作於指甲、頭、臉部的乾癬患者,面對人群時常會有自卑感,因此嚴重的影響到正常的工...

閱讀詳情 »

幾杯酒下肚,你可能有一些自信滿滿,飄飄欲仙的感覺。遺憾的是,這些都是幻覺。來看看酗酒的危害。 一、腎:酒精進入人體後,會抑制抗利尿激素的產生。身體缺乏該激素後,會抑制腎臟對水分的重新吸收。所以飲酒者會老往廁所跑,身體水分大量流失後,體液的電解質平衡被打破,噁心、眩暈、頭痛症狀相繼出現。 二、乳房:...

閱讀詳情 »

洋蔥的營養價值很高,吃洋蔥的好處也很多,除了降血糖、清血排毒、抗老化、改善便祕、抗流感病毒等功效外,還能夠抑制脂肪的吸收,因此越來越多人將洋蔥視為減肥的聖品。而秋冬是細菌和病毒猖狂的季節,大家準備好迎戰了嗎?人體的免疫系統是預防疾病的最佳防線,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受到感染,因此擁有足夠強大的免疫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