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AI走入台灣白色巨塔 教醫學生「治癌」效果擊敗傳統教學

▲AI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應用越來越廣,甚至可教導醫學生如何治療癌症。(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用AI人工智慧來教醫學生治療癌症,台灣有大醫院跨出第一步!台北醫學大學今(4)日就發表與IBM合作的最新研究結果,發現透過AI人工智慧來訓練醫學生,其效果明顯優於傳統的訓練方法,尤其是針對病況越複雜、越棘手的癌症情境,醫學生們的學習分數越高。

北醫大是引進國內第一套由美國史隆凱特林紀念癌症中心(MSK)訓練出來的IBM WfO(人工智能癌症治療輔助系統),2年前開始應用在診間協助醫師判讀病情,發現效果優異,去年進一步運用在醫學教學之上。

該項研究共針對50名北醫大醫學系5年級學生分組進行,分別以大腸癌及肺癌為臨床情境,其中一組學生透過傳統上網方式蒐尋大腸癌的資料,再透過WfO蒐尋肺癌的資料;相反的,另一組學生則透過WfO蒐尋大腸癌的資料,再透過傳統上網方式蒐尋肺癌資料。

研究團隊成員、萬芳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陳俊佑表示,結果發現,就大腸癌而言,醫學生經過標準化的學習分數,透過WfO蒐尋資料這組為0.44分,足足是透過傳統上網方式那組0.22分的2倍;至於肺癌的學習分數,2組相差不大。

陳俊佑說,研究團隊故意將大腸癌的臨床情境的答案設定較難,肺癌的答案則較簡單,因此凸顯出,具有龐大實證醫學資料庫的WfO占有優勢,較能夠協助學生的學習。而這項研究成果,研究團隊認為可提供全球各大醫療教育體系參考,從中找出最適合的醫學教育模式,為癌症病患找到最好的治療策略。

過去AI披白袍扮醫生,運用在醫療領域時,最為人質疑的問題點之一便是缺乏「解釋性」有如黑箱子,雖然可以告訴醫師治療的決策建議,卻空有答案、無法告訴你為什麼這樣做,但陳俊佑強調,新的AI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已經跨出這一步,利用實證研究、文獻的基礎,可以為醫學生提供治療選擇背後的原因。

北醫和IBM組成的跨國團隊研究成果「透過AI強化癌症實證醫學的教育」論文,也已發表在目前正在芝加哥舉行的2019年美國癌症年會(ASCO)上,並獲得重視。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過敏、氣喘、暈眩的罪魁禍首竟是──秋天? 從小毛病到重症,醫生最害怕的黑時間是…… 過敏、氣喘、暈眩等症狀的最大元凶竟然是秋天?連孩子在秋天的時候也最愛跑保健室! 晚上7點的胃痛要特別小心;洗腎的人絕不可以週休二日。為什麼? 從小毛病到重症,各有各的好發時段,這就是連醫生...

閱讀詳情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可有效降低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的風險,但是在接種疫苗前仍須先經醫師診斷,以免招致反效果!到底哪些人不適合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呢?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題醒,嬰幼兒在接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前應先諮詢醫師診斷,若已知對疫苗成分過敏或曾出現不良反應、具免疫功能相關疾病或免疫功能低落等狀況都不宜接種;若...

閱讀詳情 »

根據國民健康署104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逾8前名肝癌資料中,高達8成為B型或C型肝炎患者!換言之,B、C型肝炎是肝癌發生的高危險因此,呼籲民眾宜及早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一旦發現有肝炎症狀時,一定要接受治療、定期追蹤,以免健康情況惡化。  根據國健署資料指出,B型肝炎、C型肝炎是導致肝並與肝癌的主因!...

閱讀詳情 »

  「醫生,不知道為什麼覺得牙齒裡面怪怪的,自從裝了假牙之後,怎麼咬都不對勁,是不是假牙沒裝好?」 「牙齒有些部位常覺得痠痛、不舒服,吃飯的時候,咬不爛,是什麼問題啊?」   門診患者中,常常遇到假牙引起咬合不適感的情形,經診斷後,發現大多數的症狀都是來自於咬合問題。勤美悠植牙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