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B肝口服藥不能停! 壯年男逕自停藥靠換肝保命

B肝口服藥不能停! 壯年男逕自停藥靠換肝保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三十多歲的男性B肝患者,服用B肝口服藥物長達8年,由於晨間市場工作繁忙,偶爾忘記服藥但身體也沒有產生變化,因此某天他就逕自停藥,沒想到過不久就出現黃疸、腹水甚至肝昏迷,送醫後判定需要換肝才能保命。好在他的親舅願意捐肝給他,換肝後狀況控制不錯,而醫師也再次提醒,B肝患者不論是曾器官移植、肝硬化者絕對要順從醫囑服藥,才不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肝指數正常也不容輕忽 B肝帶原就有肝癌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消化系肝膽科賴學洲主任表示,B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種,在台灣B肝患者主要是藉由母親的產道和胎盤的血液所感染,而其中有4成以上的患者並不自覺自己為慢性B肝帶原者。目前國內患者多為35歲以上族群,當中不乏尚未發病、未出現病徵的非活動性帶原者,雖然看起來肝功能指數正常,但其實肝臟已經無聲無息的逐漸接受病毒的侵襲,產生慢性發炎甚至轉變成肝纖維化、肝硬化或肝癌。他進一步表示,B肝病毒會悄悄地侵入人體的DNA,若不幸有不正常複製則會跳過肝硬化的過程,直接有產生肝癌的風險,不可不慎。

長期服用口服藥 可有效控制B肝

現今B型肝炎的治療分為口服抗病毒藥物及干擾素治療,因干擾素須到院施打且副作用大,現在比較少有患者選擇。而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一天一顆,抗藥性低且對病毒的壓制能力高,不需依照腎功能調整劑量,B肝患者可以達到長期且有效控制B肝。賴學洲主任進一步補充,有些患者醫囑性較差,因未好好服藥而導致肝炎復發的情形也不少,他建議B肝患者,每三個月回診追蹤與治療,每六個月測病毒量,若因健保給付服藥期滿需停藥,前三個月需每月回診追蹤,之後每三個月回診,待狀況穩定後才能恢復到每半年追蹤一次。

COVID-19疫情下 B肝患者也應固定回診追蹤

全球COVID-19疫情從今年二月爆發到現在,雖然在台灣的疫情狀況有逐漸趨緩,但諸多B肝患者因此而不敢到醫院接受治療、追蹤、拿藥,導致耽誤病情使肝炎復發,甚至需換肝、肝移植等情形。賴學洲主任表示,不建議B肝患者停藥,若是藥吃完或是無法掛號,可以尋求各醫院的衛教室或肝病中心的個管師協助,即使COVID-19還尚未獲得控制,還是必須依照醫囑定期回診拿藥治療與追蹤。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84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愈來愈多人不計代價留住青春,使得「奢侈保養」成了新一代愛美人士的選擇。其實奢侈二字並非反應在價格上,而是意指「高品質的肌膚保養品」;就有業者經多年研發,以創新技術將珍貴幹細胞導入保養液中,由於此保養品中加入了高吸收力的細小分子,因而造成搶購風潮。幹細胞用於治療燒燙 已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兩種心臟急重症併發 醫護30小時搶救一名58歲林先生有高血壓,去年某天從鼻樑到胸口突然感到一陣劇痛,且全身冒冷汗,緊急送醫後,不僅血壓竟低到量不到,且已呈現休克,醫師檢查發現,患者同時發生急性主動脈剝離與根部主動脈瘤兩種重症,經由醫護團隊緊急搶救30小時,動了兩次手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你是素食者嗎?有人吃素由於宗教信仰,有人則是為了身體健康,還有不少人是為了減肥,吃素也有很多種類型,有人吃全素、有人吃奶蛋素,也有人是五辛素食者。專家建議,孕婦及幼童最好不要吃全素,以免影響生長發育。素食者分5種 奶蛋素較健康台北醫學大學藥物科學學科名譽教授楊玲玲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時序進入春季,在換季的過程,皮膚又開始蠢蠢欲動,有些人會面臨皮膚乾癢、甚至是痘痘長不停的狀況,就連令多數女性都相當困擾的閉鎖性粉刺也跟著出來見人!看到的卻擠不出來,就連上了妝也無法完全遮蓋,過度使用粉底反而使其更明顯;若是放任生長,還可能形成更深層的粉刺,或變成一顆顆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