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BA.2成全球主流病毒株,怎麼防? 專家籲「追加劑」為關鍵

BA.2成全球主流病毒株,怎麼防? 專家籲「追加劑」為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病毒首度現身至今,全球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總數已來到4億8千萬,死亡人數累積超過600萬人,而如此龐大的感染基數也讓病毒變異機率隨之增高。近來,Omicron亞變種BA.2逐漸取代BA.1,成為全球主流變種病毒株(至少超過50%),而其挾帶更高傳染力、多元化傳染途徑等特性,也讓族群免疫的重要性再度被提起。

多國「僅重症通報」 確診數與致死率難準確

目前國際疫情現況,全球六大洲僅大洋洲疫情發生率上升,其他洲確診案例上升幅度皆趨於緩和。然而,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秀熙教授認為,全球確診個案數是否真的下降不得而知,因許多國家已逐漸轉變為「僅重症通報」,意即輕症患者若於居家隔離期間自我康復,並不一定會被採計於此數據中,而此現象也會影響Omicron致死率的真實性。

輕症個案數低報及疫苗普及率 皆為致死率高成因

如以各國通報確診個案數來計算,自今(2022)年1月1日起以來,非洲因醫療資源不足、疫苗施打率低及輕症個案數量低報等因素,導致Omicron致死率(死亡數/確診個案)高居全球首位,約為12.5%;而北美洲則位居第二,約為6.19%。

公衛學者范僑芯表示,北美洲Omicron致死率高,成因可能為近幾週Omicron BA.2變異株佔比仍在持續上升中,染疫數增加卻因多為輕症而遭低報,再加上北美65歲以上長者追加劑施打率,相較英、法等其他歐洲大國為低,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為疫情隱憂。

BA.2更易躲開偵測 慎防個案暴增造成醫療量能衝擊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與流行病學研究所林庭瑀博士指出,許多洲現都已轉變為以BA.2為主流的情形,且以歐洲81.76%與亞洲81.36%為前兩高。

許多人一定會好奇,「BA.2」不就是Omicron的一種,為什麼一直被提及,是染疫後會比較嚴重嗎?林庭瑀博士表示,丹麥已有研究數據顯示,無論是在「未接種/僅接種單劑」、「完整接種基礎劑」及「已施打追加劑」哪種族群中,Omicron亞變種BA.1及BA.2住院風險皆可說是「相當」,並未達統計顯著差異值;施打疫苗追加劑之效益也相差無幾,對BA.1亞變種產生之抗體濃度約為BA.2亞變種 1.4倍。

然而因BA.2變異位點與BA.1不同,不易被偵測,可能造成自然感染數量大幅增加,而當此對醫療量能產生衝擊,且疫苗族群保護力又不足時,重症人數勢必會上升。

並非打完第三劑就沒事 「效期長短」為全球課題

要開放邊境並不是單一國家的事,陳秀熙指出,考量到全球各地健康平等權,全世界若要重回解封、能互相交流的狀態,至少要達到各地區致死率小於「2死亡/1000名Omicron確診個案」的目標。要朝此目標邁進,需藉醫療量能充足的維持、妥善分配醫療資源及疫苗追加劑更加普及化等多方面著手,以防因疫苗保護力下降而再次爆發。

陳秀熙提醒,因不同時期全球主流新冠病毒株不盡相同,目前國際針對基礎劑效力持續時間的相關研究,多建立在過去流行的Alpha、Delta數據之上,而Omicron的出現是否改變疫苗保護力維持的時間,第三劑與第四劑建議間隔期間又有多長,都仍是全球待解的課題。
 

【延伸閱讀】

新冠輕重症患者要運動 研究:抗發炎、改善情緒

異常疲累、發燒咳嗽是COVID-19?醫:當心惡性淋巴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2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經過二十年的等待,大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吳晉嘉醫師,總算一圓學生時期 參加骨髓捐贈驗血建檔活動想救人的心願。他在日前接獲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初步配對成功的通知,更順利完成複檢與進一步的周邊血幹細胞捐贈,對於平時在開刀房拯救生命垂危病人的他,能用不同的方式救人感到開心。捐...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你是否因工作壓力頭髮開始變白?當你發現頭上長出白髮時,趕緊排個休假,好好放鬆心情。最近有一項研究發現,一旦消除壓力之後,由壓力引起的白髮是可以逆轉的,研究人員表示,這個發現為了解衰老過程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美國Columbia大學Vagelos醫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現代人常有許多找不到原因的惱人小毛病纏身,包含疲倦、偏頭痛、皮膚癢、腹瀉、脹氣等症狀,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營養師營養師莊譓馨指出,當找不到根本原因時,很有可能是「過敏」作祟導致身體發炎引起! 慢性過敏尤其發生在年節期間 因症狀輕微很容易被忽略 一般民眾聽到過敏多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