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相當皮膚脆弱,因為表皮角質層、汗腺、血管等都尚未發育完成,此時寶寶皮膚防禦抵抗力就相對很薄弱,潮濕的氣候及環境因子的干擾,肌膚就容易出現敏感不適的問題,要怎麼細心呵護才能讓寶寶白白嫩嫩的呢?
粟粒疹/Milia
短暫的皮疹,因皮膚角質層及皮脂腺分泌物堆積。出現在鼻頭及臉頰,如白色針頭大之突起,不需治療,通常幾周內自然消失。
毒性紅斑(胎火)/Erythema
50%足月兒皆有,良性疾病,原因不明,中心成黃白色丘疹(0.2公分),周圍如火焰之紅斑,出生後2星期內出現在臉、身體、四肢,持續約3至6天,會自行消失,不需治療。
胎記(蒙古斑)/Mongolianspot
蒙古斑是皮膚深處含有黑色素的色素細胞存在,常見於腰椎、尾椎處、屁股、下肢、背部、側腹,甚至於肩膀上,1種棕色或青色之斑,通常要到5歲以後才會逐漸消退或顏色變淡。
胎記(血管瘤)/Angiomas
血管瘤是指微細血管擴張,最常見的是平平的、淺紅、鮮紅或暗紅色,多發生於後頸部、眼瞼、兩頰或兩眼中間之額頭,臉上病灶會逐漸消退,後頸部及後腦杓的血管瘤斑會隨孩子成長逐漸消退或一直持續存在。
皮膚脫皮
新生兒的表皮角質層未完全褪去,再加上油質分泌不足,新生兒的皮膚容易產生乾燥及龜裂現象,在出生24至36小時後會開始有脫皮的情形發生,並持續2至3周。可為寶寶擦拭嬰兒油以滋潤寶寶的皮膚。
汗疹/Miliaria
嬰兒皮膚功能不成熟,汗腺阻塞而引起的,就是一般俗稱的熱疹、痱子。通常出現在兩頰、額頭、胸前或其他身體皺褶處,例如脖子、腋下、鼠蹊部等地方,會有紅色、密密麻麻的小疹子。只要讓嬰兒保持清潔、乾燥、涼爽,不要大量流汗就可改善。
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
嬰兒出生後,體內血液含有母親荷爾蒙,導致皮脂分泌旺盛,頭皮、額頭、眉毛及兩頰常有脫落的皮屑或痘痘,有時會有厚油性黃色分泌物,乾掉後呈現細小塊狀,多見於出生後1至6個月大的寶寶,輕微者不須處理,保持清潔即可,嚴重者可就醫。此為暫時現象,待嬰兒6個月以後會自然痊癒。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dermatitis
一開始發病時和脂漏性皮膚炎很相似,所以不容易判斷,通常都是因為紅疹治不好,超過2個月、皮膚變得紅腫、粗厚、脫屑、很癢,且家族成員有過敏體質而診斷出。好發部位為臉部、頸部及四肢的伸側及屈側部分側,輕微者皮膚要保持清潔、保濕,嚴重發炎者則需就醫,使用類固醇藥膏塗抹治療。
至於門診問答常見的問題,像是寶寶長痱子,是否可以使用痱子粉?其實,粉塵類製品不建議使用在寶寶身上,避免吸入粉塵,造成吸入性肺炎。寶寶頭皮上有一層黃黃、厚厚、有異味的脂漏塊,如何清洗?建議在幫寶寶洗頭的半小時前,可先用嬰兒油按摩軟化,待洗頭時輕輕擦洗,無法一次洗淨喔,平日保持清潔即可。針對寶寶皮膚乾燥,何時擦乳液或嬰兒油最適合?通常幫寶寶洗完澡擦乾身體後,就可馬上適量使用。
編輯:陳如頤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搜尋: 健康養身養身健康養生食譜健康養生餐健康養身毛巾操健康養生網
相關推薦
Omicron進入社區追打第3劑? 陳時中:有結果會報告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日桃園機場傳出「Omicron」本土感染,連幾天都有新增確診,令全國相當緊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為擴大採檢清潔外包人員,於今日晚間檢驗陽性。陳時中不諱言,現在Omicron已進入社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
閱讀詳情 »「腰背痛」血尿紅色警戒! 酒當水喝腎結石夾尿道感染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跨年過了,春節不遠!」農曆春節長達9日的連假,除了走春以外,怎麼可能沒有聚餐與大魚大肉?年夜飯、回娘家總是需要小酌、暢飲各類酒水飲料,對吧?不過憋尿,就不好了。 年僅28歲的孫男近2個月常聚餐、飲酒與客戶搏感情,把酒當水喝。最近因為時常感到發燒不適而就醫,竟檢查出多...
閱讀詳情 »泌尿道感染驚見血尿就醫 檢查發現6公分鹿角狀腎結石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1名57歲林女士近來飽受泌尿道感染所苦,尤其如廁時馬桶「滿江紅」,嚇得趕緊赴醫檢查,發現右側腎臟竟出現長達6公分的鹿角狀結石,肌酸酐數值也偏高,若不及時處理,恐影響腎功能,在使用軟式輸尿管鏡和經皮穿腎內視鏡雙管齊下,成功打碎結石,術後腎功能恢復正常,終讓林女士大鬆...
閱讀詳情 »補充蛋白質要多喝豆漿? 解析「燕麥奶 牛奶 豆奶」差異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燕麥奶」咖啡從國外紅到臺灣,成為時下最流行飲料;隨著蔬食風潮,豆奶在各種手搖飲料中持續迸出創意火花。不過,雖然燕麥奶、豆奶、牛奶名稱雖然都有「奶」,但是製作方式與營養成分卻是大不同!從原料到製程 三者皆不同營養師蔡孟融指出,燕麥奶是將燕麥以水浸泡後,加水磨成漿、煮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