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個「超簡單」小動作就能強心護血管,每天做兩次,心臟疾病遠離你!

一個「超簡單」小動作就能強心護血管,每天做兩次,心臟疾病遠離你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一個「超簡單」小動作就能強心護血管,每天做兩次,心臟疾病遠離你!"

刷牙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般人認為,刷牙只是為了保護牙齒、清潔口腔,所以每天隨便一刷,保持口氣清新就沒問題了。

英美研究人員發現,刷牙就能強心護血管,每天刷牙兩次,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大有益處!

刷牙就是刷血管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學院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口腔和牙周健康狀況有所改善時,能保護血管、清理血管垃圾,降低動脈疾病的發病機率。

《美國心臟病協會雜誌》上曾發佈研究成果稱,保健牙齒對心血管健康大有益處,而且首次證實了「減少口腔細菌可直接減緩和預防動脈硬化的進程」。

研究者建議,改善牙周和口腔健康,清除口腔「垃圾」,能有效減少致病菌的數量,同時也相當於「刷掉」了血管裡的有害物質。

經常刷牙能預防心臟病

早期研究發現,口腔衛生差及牙齦出血會導致700多種細菌進入血液系統,會導致血管內壁發炎變窄,或者直接黏附在血管中的脂肪堆積物上,進一步阻塞血管。

當血管內斑塊沉積時,就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這也是導致心臟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美國預防心臟病專家蘇珊娜斯坦鮑姆博士表示,提及預防心臟病,人們談論最多的是吸菸、鍛鍊和飲食,而保持口腔衛生則是必須關注的一大新因素。

要預防心臟病就必須做到:不吸菸、常鍛鍊、正確飲食,以及經常刷牙

既然刷牙就是刷血管、護心臟,每天正確刷牙,就是在強心護血管。那麼,我們怎麼做,才是正確刷牙,才能保護心臟、保護血管呢?

刷牙七步法,有效護牙齒1選保健牙刷

刷頭小、刷毛軟、有彈性,刷頭放在嘴裡轉動自如,既不傷害牙齦,又不損傷牙齒,更有效地清除口腔垃圾,減少有害物質進入血液、阻塞血管。

2有效刷牙

無效刷牙是每天走過場,擠上牙膏在嘴裡轉一圈,漱漱口。有效刷牙是保證3分鐘,牙齒才能面面刷到,減少進入血液、危害血管的口腔細菌。

3水平顫動刷

讓刷頭在牙面與牙齦之間成45度原地顫動,移動的幅度不超過半顆牙,顫動8-10次後,沿牙面豎刷,上牙自上而下,下牙自下而上。要領:橫顫豎刷。

4擠足量牙膏

大人豎著擠,小孩橫著擠。大人牙膏用量是牙膏豎著擠在牙刷面;而小孩的使用量是橫著擠滿在牙刷上。

5用含氟牙膏

科學已經充分證實,氟可以增加牙齒和骨骼的結構,還可以非常有效地預防齲齒,所以在挑選牙膏時一定要看清牙膏盒上的說明,挑選含氟牙膏。

6漱口不超兩口

使用含氟牙膏後,在牙齒的表面和整個口腔中會有一層氟的保護。如果漱口的次數過多就會讓牙齒遭到細菌的傷害。刷牙後漱上一兩口水才不會使氟流失過多。

7牙膏更要品牌

劣質牙膏用的是粗糙的碳酸鈣,表面粗糙,刷牙越「認真」,越容易損害牙齒。而通過中華口腔醫學會驗證過的牙膏,不但不會損傷牙齒,而且有保護作用。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發現,與每天刷牙兩次的人相比,從不刷牙或很少刷牙者患心臟病機率增加70%。所以,經常刷牙能夠預防心臟病,而每天刷牙兩次最安全

當然,除了每天刷牙兩次,保護牙齒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用牙線清潔牙齒、洗牙和定期看牙醫。相比較起來,每天堅持刷牙兩次,是既方便又實惠的護牙方法。

英美專家研究成果充分顯示了每天刷牙就是刷血管、護心臟。

刷牙這一個小動作就能強心護血管,每天做兩次,心臟疾病遠離你!快把這麼簡單實用的方法告訴你關心的人吧!

本文引用自 今日頭條

本站即時熱門文章!!

絕對值得一看!!!▼

下周「這一天」寒流又要來了!!網傳比帝王級還猛,是「酷斯拉」級寒流!?又要冷到崩潰了!

一個「超簡單」小動作就能強心護血管,每天做兩次,心臟疾病遠離你

母親懷孕時想自殺,被畸形男救下,開啟我們母女悲慘的生活!某天,我把這男人放在鐵軌上…

一個「超簡單」小動作就能強心護血管,每天做兩次,心臟疾病遠離你

台灣竟然下雪了!!今年暴冷的原因抓到了!!沒想到是因為…

一個「超簡單」小動作就能強心護血管,每天做兩次,心臟疾病遠離你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70歲的李姓老翁,其家人曾多次建議他參加大腸癌篩檢,但他都以「沒病做什麼檢查」為由拒絕,日前出現便祕、腹痛等症狀到醫院求診,檢查竟發現罹患大腸癌引發腸阻塞併發症,他才後悔當初沒有聽家人的勸告。大腸癌連續6年都是國人癌症發生第一名,每年約有1萬4千人罹患大腸直腸癌,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擔心找不到廁所,就不願意出門旅遊,好發在青壯年的罕見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長期飽受腹痛、腹瀉之苦,甚至一天要跑十幾次廁所,不但嚴重影響工作、就學,許多病友也擔心隨時要找廁所,視旅遊、踏青為畏途。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常務理事、高雄巿立小港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表示,發炎性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根據衛福部102年的統計分析發現,新診斷的肺癌病患中,最年輕的病人只有28歲,肺癌中又以肺腺癌最多;醫師提醒,若民眾是屬於高危險群並且未定期篩檢肺部者,建議至少兩年一次,才能有效降低國人逐年上升的肺癌死亡率。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暨胸腔科主任柯政昌醫師表示,在台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一名49歲男性,最近因左下腹疼痛了一個禮拜所以去就醫,檢查後發現他除了發燒,腹部疼痛的地方還出現腹膜炎的症狀,白血球升高,經由腹部超音波進一步檢查後,發現憩室發炎所造成的膿疱,經抗生素治療後痊癒。肝膽腸胃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憩室是指大腸的黏膜從腸壁較薄弱的地方穿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