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一個中國癌症村的真實生活-塢里村

本文是CNN記者對中國癌症村(浙江塢里村)的專訪。一邊是村民們眼睜睜看著癌症奪走自己親人的生命,一邊是化工廠將污水源源不斷的排入河裡。

一個中國癌症村的真實生活-塢里村

 

中國塢里村(CNN)–馮小峰(音譯)沿著一條小巷往家走。她的家在浙江省一個普通的小村子裡,這個村子有一個不同尋常的問題。

馮小峰推開家門,還沒來得及說話,就對著並排掛在牆上的兩幅照片放聲痛哭。照片上是一老一少兩個男人,照片很舊,如同褪色的肖像。這兩張照片使馮小峰魂縈夢牽。

“我不想呆在這房子裡,晚上也不想睡在這”,她說,“我丈夫是家庭的頂樑柱,他一死,感覺就像天塌了一般。雪上加霜的是,(他死後)不久我兒子也死了。”

十年裡,他們相繼死於癌症。聽到哭聲的村民都來到馮小峰的小院子,他們都有著各自的心酸事。

承諾會帶來財富

他們說塢裡曾以山青水秀,土壤肥沃著稱。上世紀九十年代,村幹部承諾會帶領村民走向富裕。一位年長的婦女憤怒地說:“可是他們只想著自己撈錢”。在此期間,許多化肥廠被引進村里,並四處興建廠房。

“癌症都是由這些工廠引起的,應該把它們遷走。”一位老人說,其他人紛紛點頭同意,“所有的工廠都應該遷走。”

村民們都說塢裡現在已成為一個“癌症村”。

曝光

“癌症村”一詞在幾年前就已經浮出水面。當時,以鄧飛為代表的一批記者和社會活動家公佈了一系列令人觸目驚心的事實,即中國有些地區,特別是農村,由於工業活動導至癌症發生率異常之高。

當時在香港一家雜誌社工作的鄧飛重點關注了水污染對中國農村的影響。他說:“水對人非常重要,所以水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異乎尋常。不正確的經濟增長模式正使中國深受其害,並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今年,面對巨大的公眾壓力,政府承認了癌症村的存在。政府在一份文件中指出,“中國一直在生產和使用有毒化工產品,許多地方出現了飲用水危機,污染引發了出現癌症村這樣的嚴重社會問題。”

“只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才能真正努力去解決問題。”鄧飛說。

但是,對像塢里村的魏東英(音譯)一樣的活動家來說,僅僅認識問題是遠遠不夠的。

她在臥室的地板上鋪了一幅地圖,並在地圖的不同地方擺放了照片。

一個中國癌症村的真實生活-塢里村

 

“看看岸上的死魚。”魏東英說:“再看這邊,水渠已經變紅了。”十幾年來,她一直在研究污染物的成份。2002年,她發現自己身上也長了個腫瘤,好在是良性腫瘤,她隨後上醫院將其切除。但這讓她一度陷入患癌的恐慌之中。

 

魏東英抱怨過,上訪過,已成為當地地方政府眼中的釘子戶。她也因自己的言行而被騷擾、威脅。甚至在我們採訪期間,一個政府保安也鬼鬼崇崇地在旁邊監視、拍照,當我們離開時,他還過來盤問。

她領著我們走過染料廠、紡織廠和織造廠,工廠的保安緊張兮兮地註視著我們。她說:“這些工廠的廠名刻意去掉了'化工'兩字。”

她說:“我只希望呼吸乾淨的空氣,喝上安全的水,站在未被污染的土地上。我只要這些,可是這似乎是一種奢求。”

責任

魏東英相信,癌症是由這些工廠引起的,但是由於所有工廠都把廢水——不管是否經過淨化處理——排到同一條河流裡,所以,很難分清誰是真正的污染製造者。

綠色和平組織曾把這種責任不分的現象稱之為“最佳障眼法”。在該組織最近一份名為“有毒線程”的研究報告中,科學家對這一地區的水質進行化驗,至少發現了十幾種有害化學物質。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負責塢裡的地方官員告訴我們,“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們一直在盡最大的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這是我們的責任。”然而他沒有介紹任何具體措施。

浙江省是中國的紡織業中心,其規模在全球首屈一指,為全球大多數知名服裝品牌提供原料。綠色和平組織已要求供應商和品牌商增加透明度,並對這些工廠進行整頓。

但是,實際情況卻複雜得多。在過去的50年裡,該地區從自給自足的農業區變為重工業區。一個農民在濱海工業區對我們說,“我們投訴過,上訪過,但一切都無濟於事。咱老百姓鬥不過官府。”和許多人一樣,他晚上在一家染料廠上班,他們只能這樣活著。

昂貴的代價

這也許是中國成長過程中的煩惱,但對馮小峰來說,問題遠非如此簡單。她說,為了塢裡的工業發展,人們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高了。

一個中國癌症村的真實生活-塢里村

 

她說她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子,但有一點她可以確定:是這些工廠奪走了她的丈夫和兒子。她希望政府能讓她遷出這個房子。“迄今為止,政府沒派人來過問我,來了解我的情況。”她說,“我很難過,我的淚已流乾。”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下午宣布桃園市新增12例Covid-19本土病例,新聞處長詹賀舜說明,本市本土病例新增個案年齡介於7歲至70多歲之間,其中2人為家庭成員、其餘為獨立通報個案。相關疫調足跡包含大溪區山霸王活魚土雞餐廳、龜山區7-11茶專門市及利萊福超市、蘆竹區佰元鍋南崁店等,請曾出入...

閱讀詳情 »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疫情不斷升溫,不少民眾出現恐慌。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姜學斌建議,可以透過「四不五要」來減低焦慮:包括不要轉傳或散佈恐慌性購物的資訊與照片;不要整天看新聞,應該要透過官方媒體獲得整理好的資訊;不要專注在確診者足跡,要專注在完整自我的防護;減少當面人與人的連結...

閱讀詳情 »

台灣今新增240例本土個案,各縣市發布最新確診者足跡。屏東縣長潘孟安指出,案2122為67歲婦人,長期居住新北市,5/12回到屏東內埔鄉兒子家小住,衛生局、警察局徹夜追蹤疫調,已匡列接觸者7人。而這名確診婦人的足跡也相當廣,包括高鐵新左營站、台鐵屏東火車站、內埔國小、內埔和禎園納骨塔祭拜等。這名婦人...

閱讀詳情 »

台灣疫情延燒,新北市新增本土確診106例。格縣市防疫措施升級,紛紛採實聯制、不內用改外帶等方式配合,但昨傳出有民眾不願意配合超商實聯制及戴口罩,甚至痛毆店員。對此,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很痛心」,在防疫嚴苛時,竟然還有人不願聽從勸說甚至打人,已請警方該依法函辦就函辦,衛生局該重罰就重罰。對於昨日有民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