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為確保市售澱粉原料產品,以及中秋節相關食品之安全,行政院食品安全聯合稽查及取締小組於8月啟動稽查抽驗。根據統計,截自9月1日,全國各縣市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共396家,初查17家不合格;產品標示查核,1663件有12件不符規定,合格率99.3%;中秋食品抽驗1349件,12件不符規定,合格率達99.1%。針對不符合規定的產品,已通知販售商和進貨端業者立即下架回收。
這項稽查由8月份啟動,由衛生福利部及五都縣市政府衛生局,針對小吃店、飲料店和食品原料販賣店等,進行原料產品抽樣檢驗,八大類別包括粄條、肉圓、黑輪、粉圓、豆花、粉粿、芋圓及地瓜圓等,共計120件,檢驗順丁烯二酸及硼砂,結果均未驗出。其他GHP查核、食品標示查核和食品抽驗則有零星不合規定案件。轄區衛生局皆已通知販售商及進貨端業者,針對食品標示和檢驗不符合規定的產品,進行立刻下架回收,並依據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規定處辦。
GHP不符規定事項,常見因作業環境及器具未保持清潔及產品未離地放置等。在食品標示查核中,不符規定主要是,包括營養標示、廠商資訊及著色劑未依規定完整標示等。食品抽驗中,有包括糕餅類、醬料類、生鮮蔬果、畜禽產品等品項,檢驗項目為防腐劑、人工甘味劑、著色劑、動物用藥及農藥殘留等,在12件違規案件中,包含糕餅類(含餡料)6件、生鮮蔬果類1件、豆干等豆類製品4件及休閒食品1件。不符合規定原因,包括糕餅類添加去水醋酸或己二烯酸,鹹蛋黃檢出動物用藥殘留超量;生鮮蔬果有農藥殘留超標;豆類製品檢出過氧化氫殘留或防腐劑苯甲酸超量;休閒食品的瓜子,驗出甜味劑超量等。
食品藥物管理署呼籲,完整包裝及標示清楚的產品,可作為選購時的參考,拆封後應盡速食用。而中秋節的產品,如月餅和糕餅屬於高油、高糖、高熱量食品,應酌量食用,最好能搭配新鮮蔬果,更健康。為強化食品安全,衛生單位將持續針對民生食品,展開稽查取締行動,並公布不合格產品資訊,依法進行後續處理。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845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