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西醫合併 身體不再成氣象台

中西醫合併 身體不再成氣象台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在生活中常發生扭傷、挫傷或是撞傷等意外,可能造成瘀青腫脹,若受傷的地方,瘀血吸收不完全,一遇到天氣變化,受傷處便會痠痛,身體成為氣象台。西醫往往會開立止痛藥消炎、肌肉鬆弛劑等藥,消炎效果佳;中醫則擅長處理瘀血、減少後遺症、局部的外敷等。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與西醫急診醫學部合作,自即日起提供中西醫合併治療意外損傷,讓民眾省下兩邊奔波的辛苦。

治療意外損傷,中西醫各有所長,西醫有精密的儀器可確診,損傷造成的腫脹、無菌性發炎、瘀血及疼痛等狀況,西醫開立的消炎止痛藥可提供不錯效果;中醫則擅長處理瘀血和針灸等,減少後遺症。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劉三榮指出,瘀血的形成,是因為意外造成的損傷,使微血管破裂,血液流出血管外,便造成瘀血。為避免發生「不通則痛」情形,急性期中醫的治療則是活血化瘀、止血、利水消腫。

研究發現,要促進瘀血的吸收和減少組織沾粘,可透過活血化瘀的中藥達到效果,不僅能減少後遺症,更可加快復原速度。劉三榮表示,西醫和中醫治療可互補,兩者合作能提供最佳照護,治療過程可先用西醫儀器檢查,排除需要開刀的病人後,利用西藥止痛消炎,減輕疼痛;再運用中醫來排瘀血,達到完整的療程。此外,中醫的針灸也能達到治療疼痛的療效,並已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TO)認同。

劉三榮說,一般受傷急性期可採PRICE,分別是保護(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和抬高(Elevation)。為達到更佳的服務品質,即日起對於意外損傷的病人,排除骨折情況後,病患在急診治療告一段落後,可直接掛中醫門診,由中醫師到急診提供治療,可大幅提升診療的即時性。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360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31)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對外說明,該校已有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學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說,新增的第322例病患是1名22歲北部男學生,對比資料應指同1人。因台灣已有數起多次就醫才確診案例,指揮中心宣告,現在只要發現肺炎都要通報。   第3...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兒童清明連假即將展開,但在防疫時期,不出門旅遊似乎是較好的選擇,相對孩子玩電動或上網的時間可能增加,可是最好每隔30分鐘一定要站起來活動活動!根據2020年2月發表於《柳葉刀精神病學》(The Lancet Psychiatry)期刊的研究指出,青少年久坐時間增加,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5歲吳先生於107年3月被診斷出肝癌,腫瘤大小約直徑5公分,隨即接受腫瘤燒灼手術,並接受5個月的C型肝炎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然而,在108年4月接受超音波檢查時發現腫瘤復發,沮喪之餘經女兒介紹嘗試中醫輔助療法。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林才備醫師診治4個月,體重上升,氣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1名50歲的張先生是國中老師,雖罹患了B型肝炎卻無定期追蹤,但平時有規律運動習慣,體態及體能維持相當不錯。直到去年接受例行性健康檢查時,發現已罹患肝癌第三期,在接受放療和標靶藥物治療後成功控制病情,卻因惡病體質導致體重爆瘦,後續搭配中醫和復健治療3個月後,精神及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