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人生「腎利」組 擺脫血管硬化

人生「腎利」組 擺脫血管硬化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台灣是全世界洗腎病患佔總人口比率(盛行率)與每年新增洗腎病患比率(發生率)的雙料冠軍,因此,如何預防慢性腎臟衰竭患者死亡,或罹患心血管疾病刻不容緩。代謝症候群病患,比健康的人風險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多出兩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出五倍之多,對健康之危害更是不容小覷。代謝症候群與慢性腎臟病關係密切,研究顯示,腎功能愈差,死亡率、心血管危險事件,隨之增高。
桃園長庚醫院健康檢查中心分析心血管資料庫發現,腎功能愈差,動脈硬化程度愈嚴重。腎功能最差族群之脈搏波傳導速度,是正常族群的1.4倍。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與是否罹患慢性腎臟病,兩者也加成增加動脈硬化程度。意即,合併愈多代謝症候群危險因素,及罹患慢性腎臟衰竭,則其動脈硬化皆愈發嚴重。慢性腎臟病患者之脈搏波傳導速度,為非慢性腎臟病族群的1.2倍,也就是動脈硬化嚴重程度增加1.2倍。而即使無慢性腎臟病,一旦有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也發現動脈硬化增加。若是有慢性腎臟病又合併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多者,甚至其動脈硬化程度,為無慢性腎臟病又合併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少者的1.4倍。
除代謝症候群相關危險因子外,在非慢性腎臟病病患中,年齡、身體質量指數、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敏感性C-反應蛋白,皆與動脈硬化程度高度相關;至於慢性腎臟病病患中,腎功能、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則也與動脈硬化程度高度相關。若要預防心血管事件,需減少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對於非慢性腎臟病病患來說,應控制好三高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以及降低血管發炎指標 (高敏感性C-反應蛋白);而在慢性腎臟病病患中,除三高外,更應該全力保養所剩的腎功能。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91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7歲莊女士,因血便至腸胃科求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有痔瘡及直腸發炎,先給予藥膏與塞劑,症狀仍不見改善,持續解血便,並伴有腹瀉、偶而便祕、下腹疼痛,再次回診,台南市立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陳一毅發現,莊女士直腸部份黏膜紅腫發炎,並有多處潰瘍及黃色分泌物,配合臨床症狀確認為潰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胃食道逆流疾病是現代人常見之消化道疾病,台灣的盛行率從5%至24.6%之多,據統計,臨床上約有三分之一胃食道逆流疾病患者,在使用二個月以上的陽離子幫浦阻斷劑治療後,症狀仍無明顯改善,稱為頑固型胃食道逆流疾病; 臺北榮總內視鏡中心王彥博醫師表示,目前已有無線食道酸鹼膠囊檢...

閱讀詳情 »

勃起功能障礙是指無法勃起,或因無法維持勃起時間使性行為不愉快,比起年輕男性,這些問題更困擾老年男性。而且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之一的糖尿病和消化與腎臟疾病研究所的調查指出,勃起功能障礙很常見,約3,000萬的男性受此影響。最近1項研究發現,每天吃大約60克的堅果可以改善性功能,研究刊登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日前68歲林奶奶來到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求診,抱怨近期疲勞、反應差並且感覺許多退化現象,這些都是常見的高齡老化現象,然而林鴻安醫師仍然為林奶奶安排抽血及頸部超音波檢查,才發覺林奶奶的副甲狀腺有顆約2公分腺瘤,會診外科醫師手術切除後恢復良好。副甲狀腺亢進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