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知道嗎?急遽的飲食生活變化是造成慢性病的原因!

人類原所適應的飲食生活因急遽的變化造成健康問題並成為慢性病肇因

 

所有生物,從身體活動到睡眠、日光浴、飲食內容等,都是透過長久歲月的累積而決定的。為適應自然環境、外部因素而生存,花費很長的時間確立其生活型態。

在人類學和遺傳基因研究領域的研究指出,歐洲、美洲、亞洲、大洋洲現存全人類的共同祖先都來自於非洲。在三百萬年前誕生的人類,其遺傳基因幾乎都是在非洲從兩百五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到發生農業革命的一萬一千年前之間形成的。

但農業革命之後,生活型態的劇變使得飲食生活也急遽變化。需要注意的是兩者在時間上的差別。形成遺傳基因的狩獵採集時代有兩百五十萬年。而相對於此,農業革命到現在則為一萬年,僅是狩獵採集時代的二五○分之一;而在約三百年前產業革命造成生活型態改變之後的時間只是它的○‧○一%;加工食品增加的第三次革命之後的時間約為一百年,更只是它的○‧○○四%。

以人類史的立場思考,僅是杯水中的一滴。因此,農業革命後出現的穀物、豆類、乳製品,甚至是以人工甜味劑為首的這些近一百年左右才開始充斥著添加物的加工食品我們人體都還無法完全適應

例如牛奶。人類飲用牛或山羊等的乳汁的習慣是從家畜馴化之後。原本是奪取那些動物幼子要喝的乳汁而來的。飲用乳汁需要稱為乳糖水解酶lactase)」的可分解乳糖酵素但是人類嬰兒在哺乳期結束後就將乳糖水解酶遺傳基因的開關關閉了。即使已成人也持續開著這開關的只有中東、歐洲人,以及圖西(Tutsi)族等東非的畜牧民族。推測他們為了可持續日常飲用乳汁,大約從八千年前產生突變,而具有適應能力。但世界上有六五%的成人是關閉這開關的,所以飲用牛奶就會產生腹脹、排氣、腹瀉等「乳糖不耐症」的現象。我們人體就像這樣因無法適應的眾多食物而引發健康上的問題或慢性病。 

---本文摘自《顛覆飲食習慣:這四種食物不能吃!》一書

你知道嗎?急遽的飲食生活變化是造成慢性病的原因!

精采摘文

防止慢性發炎,需避免因自由基、發炎性物質、環境因素所造成的氧化壓力

引發慢性發炎的有害物質等環境因子,侵入體內的4種途徑

飲食是人生的樂趣—依循80/20規則實行無空腹感輕鬆飲食三步驟!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人類智庫 www.humanbooks.com.tw》;歡迎加入《人類智庫》 www.facebook.com/humanbooks粉絲行列。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中樞神經受損造成的傷害,往往難以修復,如車禍或工安意外造成的癱瘓。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洪上程主任與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院門松健治院長的最新跨國研究發現,人工合成的「硫酸乙醯肝素(HS) 」八醣體可讓受損的中樞神經元成功啟動修補機制。修復中樞神經的關鍵 抑制去磷酸根作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麻醉對於手術的成功,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不過有很多民眾擔心,會不會發生麻醉藥過敏,甚至詢問醫師是否可以在手術前先進行藥物過敏測試。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楊承憲醫師表示,大部份藥物過敏並無法事先檢查而預防,所以術前的藥物過敏史是重要參考資料,民眾一定要在手術前製作業與醫師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十大死因之首,長期以來被當作慢性病治療,患者長期吃降血壓、血脂藥控制病情。哈佛醫學院為首的科學家宣布一項計畫,希望3年內施行人體實驗,透過一次性注射的基因療法,減少壞膽固醇基因的表現量,解決心臟病的公衛危機。哈佛醫學院心臟病和遺傳專家Sekar Ka...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當車禍意外發生時,許多傷者都會出現腹部創傷,初期症狀可能不明顯,但病情會逐漸變化。衛福部花蓮醫院外科醫師曾兆男表示,影響腹部創傷病人預後的因素,包含創傷部位、受傷至就醫時間、腹部以外相關創傷,以及病人心肺功能變化,需急診醫師判斷是否需立即手術治療。乘車位置不同 受傷程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