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內側摩擦=退化性膝關節炎?!原來關鍵在...

內側摩擦=退化性膝關節炎?!原來關鍵在...

彙整編輯/林玫妮、摘自/《自己的膝蓋自己救》(呂紹睿著/時報出版)圖片來源/時報出版、shutterstock

內側摩擦=退化性膝關節炎?!原來關鍵在...

內側皺襞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在膝關節滑膜腔中的皺襞,外型像是衣服的皺褶,正常人膝關節平均每年彎曲多達百萬次,每次膝蓋彎曲、伸直時,內側皺襞與關節股骨內髁會互相摩擦而產生物理及化學破壞,隨著年齡增長,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摩擦達數千萬次,若是從事必須一再重覆彎曲及伸直膝蓋的活動或工作,摩擦次數就更多了。

內側摩擦=退化性膝關節炎?!原來關鍵在...

▲內側皺襞在關節腔中的位置。

 

因此,原本像新鮮絲瓜一樣柔嫩的內側皺襞,經年累月摩擦後,最後會變成像菜瓜布一樣粗糙。人在年輕時,內側皺襞是平滑且薄的半透明狀;至30、40歲時內側皺襞開始纖維化,漸漸失去彈性而變硬;50多歲以後即出現磨損、發炎,對關節軟骨的破壞逐年增加。

內側皺襞終其一生會影響膝關節的活動,也會因為每個人的日常活動及工作狀況不同,而造成膝關節不等程度的「退化」。當內側皺襞發炎、變厚、缺乏彈性時,就會磨損股骨表面的軟骨。內側皺襞本身被重複夾擊而產生的發炎現象也會釋放出有害的化學物質,使關節軟骨逐漸崩解,軟骨磨損或崩解後產生的碎片,會掉到關節中,產生更多不正常摩擦而導致軟骨加速破壞,致使膝關節繼續「退化」。

 

膝蓋彎曲角度是關鍵

自然賦予的保護機制:四角連桿機構由於膝關節已演化成精密的四角連桿機構,在零度(完全伸直)~30度的活動範圍,膝關節面與面之間的運動模式是互相滾動的,軟骨表面並不會產生具有破壞作用的摩擦現象;彎曲過了30度後軟骨間才開始混雜有互相摩擦的滑動運動;超過60度之後就完全是會有摩擦破壞作用的滑動運動了。

人類自然的移動方式(如走路、跑步),在受力的站立期,膝關節的彎曲角度並不會超過30度,軟骨是完全不會受傷的。

內側摩擦=退化性膝關節炎?!原來關鍵在...

▲膝蓋彎曲角度0度~30度。


內側摩擦=退化性膝關節炎?!原來關鍵在...

▲膝蓋彎曲角度30度~60度。


內側摩擦=退化性膝關節炎?!原來關鍵在...

▲膝蓋彎曲角度60度以上。

 

然而,因文明發展而產生的活動(如騎腳踏車、爬樓梯),往往就超出四角連桿機構能保護的彎曲角度了。

「內側摩擦現象」的破壞作用,也是取決於彎曲角度以中年人的內側皺襞為模擬對象,彎曲角度超過五十度,軟骨就會被磨損。然而,急性發炎的內側皺襞,隨時都在腐蝕軟骨,些微的彎曲都可能造成夾擊現象而加重疼痛症狀。

 

【延伸閱讀】

〈影音〉鍛鍊膝關節,3組居家小運動

年齡到了,膝蓋也老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整理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孩子是爸媽心中的寶貝,若是小孩不舒服或生病,家長與其他照顧者一定會很擔憂!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陳巧丹藥師針對兒童用藥安全常見四大疑慮一一解惑。Q1:兒童用藥一定要選擇兒童製劑嗎?可以用大人的藥丸錠劑磨成粉、...

閱讀詳情 »

隨著新冠肺炎Omicron疫情不斷擴散,雙北地區紛紛宣布不再公布足跡,衛福部亦宣布輕症者居家隔離即可,其實都指向對於疫情「清零」已經不再是目標,尤其在不斷宣導與實行疫苗的施打下,新冠肺炎流感化、與病毒共存才是真正的方向,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民眾不免出現恐慌,紛紛囤藥以備不時之需,某些藥物開始出現缺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走向與病毒共存,本土確診人數短時間內大爆發,減少染疫變重症,輝瑞的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口服藥「Paxlovid」成為關鍵的治療藥物,國內已經採購,預計提供有高風險因子、65歲以上長者使用,但健保署今(22)日表示,輝瑞口服藥不但有十大類禁忌藥物不能併用,還跟其他35...

閱讀詳情 »

https://grinews.com/news/wp-content/uploads/2022/04/後生元與COVID-19的關係.wav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大家可能都聽過益生菌,且清楚了解益生菌對於消化系統、免疫功能、睡眠和情緒等都有幫助。除此之外,可能也聽說過益生元,可刺激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