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到底是單純的「疲累」,還是所謂的產後憂鬱症?!患病了,怎麼辦?!

到底是單純的「疲累」,還是所謂的產後憂鬱症?!患病了,怎麼辦?!

產後憂鬱是持續出現無法控制的情緒低落或心情不穩定。
 
Photo/mamasup.me , 責編/Judy

麻麻…..你累了嗎? 不喝”蠻牛”很累,喝了也累……
生產後覺得好累~好累~好累,累到連話都不想說,什麼事都不想做……
到底是單純的’疲累”還是….傳說中的產後憂鬱症?

產後憂鬱症狀—持續出現無法控制的情緒低落或心情不穩定,部分媽媽因生產過程的疲累,會產生一些情緒低落或心情不穩定現象,但這些現象大部分會在幾天後消失,而產後憂鬱症,症狀會持續無法因休息而緩解。

產後憂鬱症的發生;可能跟生理、心理及社會因子有關

原因目前仍不明,生理、心理及社會因子可能都會影響,例如:發生重大生活壓力事件、生產體力耗費,荷爾蒙急劇變化、生產經歷重大身心創傷等,須負擔照顧新生兒,懷孕造成身體外觀的改變,形成身心壓力。

三大類產後情緒障礙,進一步讓你了解哪些可自行緩解,以及何時需要就醫?

1.產後情緒低落 (postpartum blues)

  • 盛行率(%):約有三到八成左右
  • 常見的發生時間:通常出現於產後 3-4 天內
  • 病程長短:情緒低落現象,通常幾天便會消失
  • 症狀:焦慮、心情低落、脾氣暴躁、疲憊、容易流淚、失眠、頭痛、做惡夢等
  • 處理方式:
    1.屬暫時性症狀;通常不需治療即會自行緩解,但家人需多給予心理支持。
    2.症狀持續超過兩星期,需要尋求醫療協助及診斷。

2.產後憂鬱症 (postpartum depression)

  • 盛行率(%):約一成
  • 常見的發生時間:通常出現於產後6週內
  • 病程長短:症狀會持續數週至數個月
  • 症狀:焦慮、憂鬱、情緒低落、脾氣暴躁、疲憊、失眠;常有罪惡感或無價值感;飲食障礙、容易流淚、無法專心、對週遭生活及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或常覺得無法應付生活;覺得自己無法照顧好嬰兒等情形;嚴重者甚至有自殺的想法。
  • 處理方式:需要接受醫療協助及照護

3.產後精神病 (postpartum psychosis)

  • 盛行率(%):每千例的生產個案,約有一到兩位
  • 常見的發生時間:通常出現於產後2週內
  • 病程長短:症狀持續數週至數個月
  • 症狀:情緒激動不穩定、哭泣、失眠、個性行為改變;出現妄想或幻覺現象,如:媽媽可能誤認嬰兒已死亡或被掉包;症狀嚴重者,可能會有傷害自己或家人的妄想等。
  • 處理方式:需要接受醫療照護,及住院觀察治療

寶貝來小叮嚀

  1. 讓媽媽多休息,若家人無法分擔,可尋求社會心理衛生資源協助。
  2. 心靈小語:順利生產是件幸運的事,辛苦生產的媽媽與寶貝一樣都值得被祝福,媽媽們要提醒自己是幸運被祝福的喔!!

心理衛生資源

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 救救我):提供24小時免費心理諮詢服務。

 

 【延伸閱讀】

別讓憂鬱找上門-只要出現這五種症狀,小心你可能憂鬱了!

老婆嘴巴講的跟心裡想的總是不一樣?其實女人要的只是…. 

沒想到..母乳可能是部分疾病的傳染途徑?有些只要一傳染,就一輩子會跟在身上

 

本文出處,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寶貝來育兒經・育兒放寬心》;《寶貝來育兒經・育兒放寬心》粉絲團】 

相關推薦

台灣昨新增37例COVID-19確診病逝,至今已累計224人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指出,台灣確診病例致死率從5月中約1%多,最近已經攀升到2%左右。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表示,長輩及潛在疾病感染比例增加,加上病況惡化時無法即時處置,導致死亡率增加,不過因為台灣仍然在三級防疫警戒中,李秉穎也預估...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335例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8例,總計343例。確診個案中新增36例死亡。指揮中心另表示,明起不再公布回歸個案。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35例本土病例,為189例男性、146例女性,年齡介...

閱讀詳情 »

影音中心/吳永淳報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連貓狗都有確診的可能,許多飼主擔心疫情延燒到毛小孩身上,會給牠們戴上口罩防疫,但這舉動看在獸醫師蔡曼琳眼中,卻相當母湯,她說,這樣不會對貓狗有正面的幫助,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只要飼主落實社交距離,牠們就不會有確診風險,也怒批「戴口罩根本沒必要」...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自6月7日起,請合約醫療院所免費提供民眾接種公費COVID-19疫苗服務」,對此指揮中心今(6)日澄清,自6月7日起將依序提供符合「COVID-19疫苗接種計畫」之公費對象免費接種疫苗,相關施打順序將由指揮中心依據專家會議規定計畫,評估群體風險性,陸續開放施打。指揮中心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