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千萬不要吃「蕃薯」,看完震驚了...一定要告訴家人!

千萬不要吃「蕃薯」,看完震驚了...一定要告訴家人!

蕃薯是秋天的應季食物,大量的蕃薯從土地裡運到我們的飯桌上。蕃薯是既健康又美味的食物,不僅蕃薯可以吃,蕃薯葉、桿都可以做出美味的食物。不信?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1生蕃薯去血毒,熟蕃薯補氣血

 

蕃薯是生活中特別常見的一種食物,被稱為菜籃子裡的「冠軍菜」。

 

白皮白心的蕃薯,對皮膚特別好。皮膚粗糙的人,常吃白皮白心的蕃薯,皮膚會逐漸變得潤澤。紅皮紅心的蕃薯,營養就更好了。它是補氣和血的,作用可以跟大棗相提並論,且沒有大棗那麼容易生濕熱。臉色蒼白的女孩堅持長期吃這種蕃薯,可以改善面部氣色。

 

(白皮白心蕃薯)

有一個妙用生蕃薯的小方子:把生蕃薯嚼碎後,敷在熱毒瘡的周圍,對緩解疼痛很有幫助。

 

這個方法用白皮白心的蕃薯尤為有效。因為生蕃薯本身就是消炎去毒的,如果用白皮白心的蕃薯,還有促進皮膚生長的作用。你把它敷在毒瘡的四周,就能把膿給逼出來,促使毒瘡盡快收口癒合。

 

蕃薯是健脾胃的,小孩脾胃嬌嫩,正需要蕃薯來補。如果是身體健康的小孩,體內沒有痰濕,喜歡吃蕃薯是很自然的。

 

蕃薯對於腸道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便秘的人,可以常吃煮蕃薯;而喝酒過多,傷了脾胃引起腹瀉的人,可以吃烤蕃薯來緩解不適。

 

 

 

2常吃蕃薯藤可降低血糖

 

 

很多人不知道,蕃薯藤也是可以吃的。蕃薯是公認的健康食品,蕃薯藤的保健作用也很強。糖尿病人吃蕃薯藤可以獲得降血糖的效果。

 

蕃薯藤的嫩尖,炒著吃是很清香的,吃起來有點像空心菜。把蕃薯藤老稈外的一層皮撕掉,把裡面的稈掐成段,用一點辣椒和花椒炒著吃,味道很香。

 

蕃薯藤入肝經,是明目的。蕃薯藤還有去熱毒的作用,可以調理腸炎和皮膚紅腫、毒瘡。如果吃了不乾淨的東西,肚子不太舒服,那麼可以用蕃薯藤老稈煮水喝。皮膚長瘡,可以用蕃薯葉子搗碎外敷來消腫排膿。

 

 

 

 

3帶皮吃蕃薯,吃了不脹氣

 

 

很多人喜歡吃蕃薯,但是它的皮大家一般不吃。其實,蕃薯的皮是很好的東西。

 

植物的皮和肉是一對陰陽,蕃薯也不例外。蕃薯肉是「補」的,而蕃薯皮是「洩」的,也就是排毒的。蕃薯肉補脾胃,蕃薯皮助消化;蕃薯肉補氣,蕃薯皮通氣;蕃薯肉偏酸性,而蕃薯皮偏鹼性。

 

  吃蕃薯容易使人脹氣,還會讓人感覺燒心,如果帶著皮吃,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特別提醒一下:如果蕃薯的表皮變色、發黑或有褐色的斑點,那說明它的局部腐爛了。這時就不宜食用,更不能吃它的皮。

 

 

  近年來,在歐美、日本、香港等地掀起一股「蕃薯葉熱」。用蕃薯葉製作的食品,擺上了酒店、飯館的餐桌。讓我們見識下蕃薯葉的強大功效:

 

一、排毒

含豐富葉綠素,

能夠「淨化血液」,幫助排毒。

 

二、提高免疫力

含有比一般蔬菜

高5~10倍的抗氧化物,

能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

 

三、預防貧血

每天攝取300g的地瓜葉,

就可補充人體一天所需的

鐵質及維生素A、C、E。



四、預防高血壓

富含鉀,有助血壓控制,

預防高血壓。

 

五、改善便秘

豐富的膳食纖維,

可促進腸胃蠕動,

預防「便秘及痔瘡」。

千萬不要吃「蕃薯」,看完震驚了...一定要告訴家人!

六、抗癌

含有豐富的多酚,

能預防細胞癌變。

千萬不要吃「蕃薯」,看完震驚了...一定要告訴家人!

七、改善更年期症狀

富含植固醇,

可以達到與賀爾蒙類似

的調節身體機能的功效。

 

八、促進乳汁分泌

含有黃酮類化合物等物質,

能促進乳汁分泌。

 

九、強化視力

有豐富維生素A,可強化視力。

 

別吝惜告訴更多人!你看到的或許正是他人需要的呢?

via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熱愛運動的張先生因疫情暫停運動,趁連假之餘來趟北海岸鐵馬之旅,沿著海岸線騎一整天的單車,回家後痠痛認為是運動後的正常現象,不以為意,數天後仍無緩解,與妻子親熱時,竟發現小弟弟無法正常站起,驚覺事態嚴重趕緊就醫。就醫發現因運動過度傷到骨盆底肌肉及薦椎神經,在中醫調理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民眾降低前往醫療院所意願。根據國健署統計顯示,至110年7月底為止,包括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四癌篩檢,相較於去年刪減數量減少約1成。安南醫院林聖哲院長指出,院內至110年9月底的統計資料顯示,也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減少5%上下,若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時序已由夏入秋,而秋天主「燥」,燥氣襲來,這個季節最容易「便秘」,大便變得乾硬不易排出,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林經緯表示,秋天時除了便秘,通常皮膚、毛髮會偏乾,也容易口乾舌燥,鼓勵民眾可吃「養陰潤燥」的食物或中藥來調理,並依不同體質,提供4款以上「潤腸通便」茶飲,以及生活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蔡醫師,我最近因準備婚禮在努力減肥,但不知道是不是減肥過度,經血量越來越大,腸胃也常常不舒服,這樣有關係嗎?」一名30多歲年輕女性一到診間便擔心地向醫師詢問,目視病患的確外型亮麗,四肢纖細,惟發現小腹不成比例的隆起,心中已有初步診斷。 內湖國泰診所婦產科主治醫師蔡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