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四成兒童可能有異位性皮膚炎 抓癢小心蜂窩組織炎 | 健康達人網

台灣四成兒童可能有異位性皮膚炎 抓癢小心蜂窩組織炎 健康達人網

夏日將盡,白天氣溫還是偏高,戲水仍是近期民眾降溫的選項。不過一項全球性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因戲水而引發症狀的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已達到兒童中的一成到最高兩成,台灣地區甚至會高達四成,因皮膚癢而搔抓可能會破皮進一步被感染,嚴重的情況甚至會發展成蜂窩組織炎或敗血症。

戲水是異位性皮膚炎大敵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鄭惠文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體質,但是會因為在公共場所戲水而引發症狀。雖然全球性的研究指出一到兩成人口會有異位性皮膚炎,但就台灣的環境來看,她認為比例會往上加到三、四成,其中一半的患者會在一歲以前發病,九成患者會在五歲之前發病。

暑假期間鄭惠文就有在門診遇到一位 7 歲女童案例。她本身患有異位性皮膚炎,跟家人一同到水上樂園玩水消暑,一整個下午都泡在水裡,到了晚上,大腿開始紅癢脫皮,奇癢難耐,不自覺搔抓多處。早上起床後竟開始呈現潰爛狀,確認是異位性皮膚炎急性惡化。

不停抓癢會惡化病情

異位性皮膚炎特徵為皮膚反覆出現濕疹、毛囊角化、搔癢、發紅、滲出黃色組織液等情況,還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造成的原因除了公共場所戲水,塵螨、黴菌、毛髮、皮膚乾燥等使得症狀更加嚴重,其中公共場所以泡在水裡容易引發,一般室內場所接觸機會較少。另外,冬天天氣冷又乾,或是情緒變化、壓力的影響,也會造成影響。

鄭惠文解釋,異位性皮膚炎讓皮膚保護牆的功能減弱,因此容易遭到細菌、黴菌感染,而因為皮膚癢而抓癢,將會造成惡性循環,大人可以克制,但小孩比較沒辦法,如果不小心抓傷,可能引起傷口感染,嚴重會有蜂窩組織炎甚至敗血症。

每日只用一次沐浴乳就好

治療方面,鄭惠文說,會使用口服藥物、外擦藥物或注射類固醇,主要目的是緩解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所帶來的搔癢感,並且預防皮膚感染。

由於是遺傳疾病,平日保養更重要。鄭惠文指出,在日常生活避免溫差過大;減少與粗糙、過緊、或刺激性衣物接觸;許多民眾會以為多清潔皮膚最好,但事實上清潔過度讓皮膚更乾燥反而壞事,她建議一般情形下,每日選定一次主要的清潔時刻,使用沐浴乳等清潔劑洗全身即可,若其他情形若還需要洗澡,用清水沖洗即可,也避免跑泡熱水澡或泡太久;不要用含皂鹼的清潔劑,或是如果發現洗完後會讓皮膚緊繃或乾澀的就不要用。

平日勤擦乳液,加強保濕,公共場所游泳後立即用清水沖洗身體;飲食方面,奶類或蛋類的蛋白質分子較大,小朋友不易消化分解,如果引發症狀就要避免,嬰兒則可改喝母奶與水解蛋白奶粉。

(圖片來源:© Randy Faris/Corbis)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其實蘑菇是個很常見的食物,不論中西餐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我一直認為蘑菇就是點綴餐點而已,沒想到它的營養成分這麼驚人!! 蘑菇,真菌門蘑菇科,蘑菇富含18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豐富的鈣、鐵等礦物質,無機質、維生素、蛋白質、植物纖維素等豐富的營養成分,熱量低。 (本圖為示意圖 此種蕈類為血齒菌,無毒,但不...

閱讀詳情 »

隨著生活環境改變及人口老化,糖尿病人口每年持續增加,國人十大死因除了糖尿病本身高居第四名,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等,都與糖尿病有直接或間接關係,家家戶戶幾乎都有家人罹患糖尿病,因此人人皆應對糖尿病有一定認識,但可惜的是,仍有許多亟需被破除的迷思廣泛流傳在民眾間。台灣台北市立聯合醫...

閱讀詳情 »

高齡90歲的沈女士,近半年來發現左耳有悶塞感,且近日左側外耳道還出現腐敗味的分泌物,從外觀看來,外耳道有像是耳屎的塊狀物,無法用棉花棒移除,還會出血。收治病例的台灣台南市立安南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邱怡喬表示,患者罹患的是極為罕見的外耳道鱗狀細胞癌,常見症狀有耳悶塞感、聽力下降及外耳道出血,提醒民眾,...

閱讀詳情 »

細菌無所不在,往往隱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略的地方。食物有保存期,到期後會失去風味,還可能吃壞肚子。一些我們幾乎每天要用的物品也有所謂的使用期限,使用過久,就會細菌滋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你的健康,所以必須定期汰換。1、 牙刷 牙刷是早晚都會用到的日常衛生用品。刷牙後的牙刷含有食物和水,長期放在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