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喝水無法解渴!天啊,你的身體糟糕了

喝水無法解渴!天啊,你的身體糟糕了

 不知道你有沒感覺,自秋風起後,口腔特別容易感到干燥。更有甚者還會伴有口苦、口臭加重、口腔潰瘍、便秘等多種症狀發生。醫生表示,由於秋季乾燥的特性,“燥邪”可引起人體中微妙的生理變化,使機體抵抗能力下降,燥邪耗陰也是易引發口乾舌燥等多種感覺不適症狀出現的原因。如果本身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單靠喝水是難以解決口乾問題,建議及早就醫。

  喝水難解口乾需查因

  口乾原因繁多,除了生理性口乾之外,就可能是疾病原因引起。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主任醫師翁志強介紹,不少疾病都會引起口乾舌燥的症狀,只是在乾燥氣候的情況下,情況會更明顯。有全身系統基礎病者,​​需在臨床相關專科醫師對“原發病”進行治療下,才能減輕口舌乾燥。

  其中,病理性口乾最常見的要數感冒病毒感染引起的口乾,又或者因高熱、腹瀉、張口呼吸等容易出現體內水分丟失而引起的口乾。另外,秋天也是心理疾病肆虐的季節,如果出現焦慮、抑鬱、失眠的情況也可能同時有口苦、口乾等表現。而一些患有系統性疾病的人群,如乾燥綜合徵的病人,因為體內免疫異常破壞了唾液腺和淚腺的結構,很容易出現口乾眼乾的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人因為高血糖引起血漿滲透壓升高、組織缺水而引起了口乾;長期服食降血壓藥等也會引起藥物性口乾。而如果心腦血管患者覺得口乾就要趕緊“補水”了,因為這個信號可能意味著身體水分丟失多,血液黏稠度容易升高。

  生理性口乾注意多補水

  對於健康人群來說,口乾大多是喝水太少,或者吃了過鹹的食物或大量乾性食物,還有運動後沒及時補充水分,也會出現口乾的狀況。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多喝水,以補充身體不足的水分。比如泡一杯茶放在身邊,時不時喝上一口,能很好地緩解口乾的情況。翁志強強調,如果通過正常的補水方式,口乾仍不能短期緩解, 尤其症狀超過三個月的,應到醫院做全面檢查是否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口乾。

  “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各項機能逐漸退化,分泌液體的腺體也發生萎縮。因此唾液分泌會自然減少,從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口乾。”翁志強表示,對於老年人來說,除了注意補水外,多吃些潤肺養陰食物和水果,如蜂蜜水、雪梨、葡萄等,不但能緩解口乾舌燥,還能預防便秘。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南報導】許多小朋友都有暴牙、戽斗、咬合不正等問題,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牙醫部一般牙科主治醫師蔡玉鈴提醒,家長必須慎重面對,否則除了影響發育,還可能因此自信心受創,產生自卑感、不安等心理障礙。   1名呂姓男學生,有嚴重咬合不正問題,牙齒排列擁擠且往前發展,變成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年來大家一聽到反式脂肪就擔心不已,過去動物性油脂常因為含有膽固醇,易使血脂增高等因素,為人們所顧忌,但其耐熱安定性、可塑性等,卻也讓人難以摒棄;因此,透過將植物性油脂氫化的技術,製造出具有動物性油脂特性,又不具膽固醇的人造奶油,一時間氫化油脂在食品加工上被賦予了厚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各級學校已陸續開學,為加強校園防疫宣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於9月3日特別邀請教育部代表及「柚子醫師」陳木榮,共同呼籲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加強教導學童落實正確勤洗手、咳嗽禮節、清除孳生源,以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防疫觀念,確保自身及親友健康。   疾管署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孩子一上幼兒園就生病?開學了,小朋友健康是家長關注的議題,同時是否有注意到家中長輩有多久沒去公園散步?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結合台灣展臂閱讀協會推出「智鏈北醫繁星小醫師計劃」,以「醫療+科技+教育」為主軸,首度登場的社區大型義診也從現有「親子共讀」基礎出發,藉由小小醫師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