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氣又不熱,但一到晚上就大汗淋漓?你可能有病……

天氣又不熱,但一到晚上就大汗淋漓?你可能有病……

 

示意圖來源

門診醫生,常聽到的一種症狀就是「盜汗」「虛汗」。即便不是醫生,你也一定遇到過說自己有「盜汗」「虛汗」的家人朋友。

 

實際上,盜汗很常見,常見到什麼程度呢?一項關於盜汗的研究,隨機調查了2 267 人,結果發現41% 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盜汗問題。

 

盜汗是什麼?

盜汗,是指在自己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偷偷地出了汗,而這種情況,多半出現在睡覺時。盜汗英語叫「night sweat」,日語則是「寢汗」,這兩個外語詞彙,能更直接明了地反映出盜汗的意義來。

 

輕症的盜汗可能只是稍稍出汗,嚴重的情況,則可能衣服被子都被汗水浸濕。

 

怎樣判斷是否盜汗?

是不是盜汗,首先得排除睡眠環境是否過熱。

 

真正盜汗的人在夜間睡眠時,即便是在不那麼熱的環境中,也會出現皮膚發紅、出汗,甚至大汗淋漓的情況。

 

如果房間溫度太高,或者蓋得太多,導致睡眠期間出汗,那都不算盜汗。

 

最常見的情況是,父母害怕孩子睡覺著涼,給孩子蓋得穿得過多(這是中國爸媽一個很常見的壞習慣),因此誤以為孩子「盜汗」。這種情況,降低室溫,穿少一點,蓋薄一點就好了。

 

盜汗產生的原因

有人說,盜汗是因為得了結核病,還有人說,盜汗就是因為「體質虛弱」嗎?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盜汗呢?

 

這裡先列舉幾個常見的引起盜汗的原因。

 

1. 絕經期

大約有2/3 的絕經期女性會出現盜汗。絕經期的女性,身體激素的劇烈變化,會導致皮膚表面的血管擴張,會出現超過平時的大量出汗,面色膚色發紅,夜間尤甚。

 

2. 感染

盜汗的確是結核感染的特徵之一。但這話不能反著說,「盜汗就說明得了結核」的說法是不准確的。

 

除去結核桿菌感染意外,其他一些感染也會導致盜汗,比如心內膜炎、骨髓炎、艾滋病,或者身體內部的膿腫等。

 

3. 惡性腫瘤

某些早期惡性腫瘤,可表現為盜汗、體重下降。會引起盜汗的最常見腫瘤,是淋巴瘤,還有白血病。

 

但通常惡性腫瘤不會僅出現盜汗症狀,會同時伴有體重減輕、低熱等等,不要僅憑盜汗就亂猜患上了腫瘤。

 

4. 藥物

某些藥物會導致過量的出汗。

 

最常見的有抗抑鬱劑,此外,常見的阿司匹林、對乙酰水楊酸等退熱藥也會引起出汗。另外還有菸酸(維生素B3)等也常常引起盜汗。

 

天氣又不熱,但一到晚上就大汗淋漓?你可能有病……

示意圖來源

 

5. 低血糖

很多時候,夜間低血糖也會出現盜汗。

 

比如糖尿病的病人睡前使用胰島素或者口服降糖藥之後,睡眠中出現低血糖,是會流比較多的汗的。

 

6. 激素紊亂

一些疾病會造成激素水平紊亂,進而引起盜汗。

 

比如腎上腺素的疾病嗜鉻細胞瘤、類癌綜合症以及甲狀腺亢進。

 

7. 原發性多汗

絕大多數盜汗的人都屬於「原發性多汗症」。醫學上所謂的原發性就是指沒有明確疾病原因的身體表現,也就是說原發性多汗症的沒有上述所說的疾病,但就是表現為夜間出汗多。

 

當交感神經興奮,比如跑步時,神經信號傳遞到汗腺,汗液分泌到體表,以降低體溫。有一種推測,就是原發性多汗症的人,就是因為交感神經的神經節過於或者易於興奮,而導致分泌過多的汗液。

 

通常,容易出虛汗的人的家人,比如兄弟姐妹或者父母,也可能存在這種表現。推測某種基因和原發性多汗症有關。

 

可見,引起盜汗的原因很多,如果要確定原因,需要了解詳細的病史,做一些相關的檢查。一些人能查到原因,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查不到確切原因。

 

但是,絕大多數盜汗,跟體質虛弱沒有關係,只要不是出太多的汗,以至於影響生活了,都不用擔心,更不要瞎吃藥。

 

天氣又不熱,但一到晚上就大汗淋漓?你可能有病……

示意圖來源

 

什麼時候一定要看醫生?

  • 室溫不高,但仍然幾乎每晚都大汗淋漓;

  • 盜汗已影響睡眠質量;

  • 同時伴有其他的表現,比如低熱或者體重不明原因的下降。

 

總之,出現盜汗,別想當然地認為是結核,除了上面所說的需要及時看醫生的情況之外,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用過於的擔心的。

 

如果實在不放心,讓醫生檢查一下,排除了提到過的常見病因就好。另外,也千萬不要想著是不是因為自己體質虛弱,而買來一堆「補藥」大吃特吃了。

 

文章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WHA)線上會議訂於臺北時間本(5月18)日晚間6時召開,台灣仍未獲邀以觀察員身分出席,外交部長吳釗燮及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於18日在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中,共同表達台灣政府嚴正不滿的立場。病毒不分國家 缺台灣防疫有破口衛福部陳部長表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彰化報導】皮膚癢不僅別用力抓,自行買藥擦若剛好對藥膏中的抗生素過敏,可能會造成無法恢復的痕跡。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特別邀請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邱足滿醫師彙整出以下案例,讓大家更容易了解正確的皮膚科用藥觀念。 案例1:抗生素藥膏過敏 陳先生右小腿有1塊發癢的紅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到夏天,悶熱的天氣讓原本就不需要外出的文莉,更喜歡躲在辦公室內吹冷氣,即使是中午吃個飯或去銀行辦點私事,短短的路程結束,也一定會找個有冷氣開放的餐廳或商店吹冷氣納涼。糟糕的是,當她下班回到18層樓高的住家時,一進門仍然是先打開空調,一整天下來,幾乎時時刻刻都在冷氣房中度過...

閱讀詳情 »

【文/常春、陳潔、柏妮(新唐人亞太電視台)】中國大陸再爆出假奶粉事件,事件源自於湖南郴州多名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在長期食用1款名為「倍氨敏」的「特醫奶粉」後,竟成了「大頭娃娃」事件,引發消費者憤怒。 據湖南經視報導,湖南郴州永興縣多名家長近日察覺孩子身體出現溼疹,且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