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孕婦飲食怎麼吃?4個原則道相報

孕婦飲食怎麼吃?4個原則道相報

「懷孕後,飲食上該注意些什麼?」許多懷孕女性,尤其是懷第一胎的新手媽媽們會發現,以往很多沒注意的事情,這時疑問通通冒出來,今天愛健康就要告訴各位偉大的媽媽們,懷孕時該注意什麼呢?

新店慈濟醫院婦產科楊濬光說到,懷孕的飲食問題,是他門診過程中遇到最多孕婦詢問的問題之一。尤其是現在三不五時新聞爆出某某食物含有有毒物質等,讓現代人無不人心惶惶,更不用說一人吃兩人補的懷孕時期,準媽媽們一定會加倍關心飲食的議題。愛健康關心身為孕婦的您。

對於新手媽媽的疑慮,楊醫師提出許多飲食原則,愛健康小編整理出四個重點,希望能讓新手媽媽們吃得安心又健康:

 

1. 分散食物的來源與種類

青菜很健康,可是有農藥殘留的問題;牛肉鐵質很多,但狂牛症讓人望之卻步;深海魚油富含DHA,是懷孕時期的重要營養素,但是深海魚屬於食物鏈頂端族群,有重金屬堆積的問題,對胎兒神經發育有不良影響。所以說,再好的食物來源,吃多反而會出問題。楊醫師建議,分散食物的來源與種類,是確保胎兒發育的最佳方法。

另外,懷孕有許多食材禁忌,一不小心會踩到地雷,像是咖啡、薏仁、木瓜、不新鮮的食物等,許多孕婦不小心吃了一點,就會異常擔心,怕會影響到寶寶生長。楊醫師遇到這類問題多不勝舉,他指出,再不健康的食物,只吃一點點是不會怎麼樣的,請媽媽們不需過度恐慌。

 

2. 少量多餐,保護腸胃

懷孕後,由於腸胃蠕動功能減退,楊醫師提醒孕婦千萬不可暴飲暴食,同時在飲食中可增加纖維質的攝取,楊醫師建議每餐的青菜要以「」的份量來計算,每餐要一大盤才足夠,以避免便秘悄悄地找上門。
此外,懷孕時期,孕婦的胃酸會有分泌旺盛的情形,若空腹過久容易導致血糖降低,因此少量多餐會是最適合孕婦的飲食方式。

 

3. 吃素的孕婦絕對可以吃得很健康

素食媽媽最擔心的,莫過於寶寶所需的營養素會不會有攝取不足的可能?楊醫師建議素食媽媽們可留意鐵質、鈣質、維生素B12、微量礦物質的攝取。

維生素的部分,可選擇未精製的全穀根莖類食物,裡面提供豐富的維生素B群、纖維質和微量礦物質,至於食用量要多少呢?根據衛生署「新版素食飲食指標」建議,未精製的全穀根莖類食物,至少佔一整天全穀根莖類食物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三餐中要有一餐須以糙米或十穀米取代白米飯。

素食食材中有大量的豆製品,是鐵質的來源之一,但是豆類含有植酸,會降低鐵質的吸收,建議可選擇莧菜、紫菜、花生、葡萄乾、腰果、芝麻等高鐵食物來補充鐵質。此外,水果中的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質的吸收,飯後水果或果汁是不錯的選擇。

懷孕媽媽常常有半夜睡覺睡到一半抽筋的情形,表示寶寶正逐漸吸收媽媽的鈣質,而對素食媽媽來說,鈣質補充更顯重要。若是純素者,可選用豆類和堅果類食物,在烹調時加點醋或檸檬汁,可幫助鈣質的吸收。

4. 少鹽少糖少油脂,多鐵多鈣多喝水

這些飲食原則是老生常談,楊醫師還是不厭其煩的提醒準媽媽們,務必養成這些好的飲食習慣。尤其是孕婦絕對不可碰酒精類飲品,因為研究證實酒精會對胎兒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小編將陸續整理出有關懷孕的健康資訊,希望能讓準媽媽爸爸們能有萬全準備,迎接你們獨一無二的小寶貝。

參考文章:
1. 楊濬光,<<懷孕寶典!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所以文化,2012.08。
2. 吳碧芳,<掌握10要領 素食孕媽咪健康吃好「素」>,媽媽寶寶雜誌,2011.11。
3. 衛生署,<新版素食飲食指標>,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305期。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iHealth 愛健康》官方網站;《iHealth 愛健康》官方粉絲團

相關推薦

隨時放得下的功課》末期癌症「選擇」活得好或是活得久?醫生不說的癌症忠告… 末期癌症的治療與照顧是值得探討,因為大量的健保資源是投入在很難治癒的惡性疾病,而且健保支出愈來愈大。馬偕醫學院臨床教授張明志出版《隨時放得下的功課》(時報出版)提到,延長的生命增加更多的用藥、門診、高科技檢查及住...

閱讀詳情 »

靜心・淨心》既是秋也是夏,排濕多喝溫開水…洛桑醫師推立秋養生「三要點」… 持續高溫、午後局部豪雨,有時還有颱風,不翻月曆八月七日還真不知道秋天來了。這樣的立秋「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南方人感受不到秋意,只有北方的梧桐率先貢獻幾片葉子,算是展現迎秋的誠意。人家都說...

閱讀詳情 »

▲(照/國衛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拚國產疫苗抗新冠肺炎,國衛院今年初就投入開發,繼7月選定DNA疫苗作為開發主軸之後,國衛院今(10)日進一步發表DNA疫苗在倉鼠的初步動物實驗結果,施打疫苗後的倉鼠不僅體重與活動力不受明顯影響,且肺臟病毒量亦大幅下降,針對疫苗產生的保護效果,研究...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立法委員陳椒華及劉建國國會辦公室今(10)日於立法院聯合舉辦「事業廢棄物管理失控如何補破網」公聽會,針對台灣年產生量約1800萬公噸(不含建築廢棄物、廢土及農業廢棄物)的事業廢棄物,多年來頻發生各類事業廢棄物非法棄置而污染農地、河川地、海岸等生態敏感區,尤其農地是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