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孩子到了3歲還不太會說話,上學更少與同學有互動,可能是這種病症作祟!!每100人中會有1人有這樣的特質,家長做這件事更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孩子到了3歲還不太會說話,上學更少與同學有互動,可能是這種病症作祟!!每100人中會有1人有這樣的特質,家長做這件事更重要~~

孩子不理人、少回應?要注意恐有自閉傾向!瑞瑞到了3歲還不太會說話,阿公阿嬤覺得只是「大隻雞晚啼」。進入幼兒園就讀後,老師觀察瑞瑞發現,他和同學少有互動,語言及社交發展較同齡孩子來得慢,因此建議家長帶至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就診。經醫師診斷,瑞瑞患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建議接受早期療育及教學輔導資源介入,並轉介臨床心理師進行治療。

自閉症非教養失當

成大醫院精神部醫師李姿誼表示,就精神醫學角度來看,「自閉特質」合併不善於人與人的互動溝通及過度執著於重複和一致性的狀況。每100人中會有1人有這樣的特質,此特質稱之為「自閉光譜/自閉類群 (autism spectrum)」。

若此一特質太過顯著,導致成長和生活上的嚴重困擾,即稱為「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 ASD)。這些表現是源於大腦內部神經結構與運作的特異,並非教養失當的結果。

自閉特質太強 會限縮向人學習的能力

李姿誼醫師表示,父母可以透過觀察孩子日常表現了解是否有自閉傾向,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孩子在2歲前可能會出現不看人、對其他人不在意或親疏不分、少用手指指物表達需求、少模仿行為、語言發展較慢,或是用特殊方式玩玩具,當孩子的自閉特質太強時,會限縮其向他人學習的基本能力,如觀察別人在做什麼、模仿別人,可能會明顯影響其語言及社交的發展。

目前自閉症類群障礙症雖尚未找到可以「根治」的辦法,但若能及早應用行為治療原則,促進孩子及早發展與他人一來一往的互動、遊戲和溝通,則可部分改善其困擾、提升適應能力。「家長參與」是自閉症類群障礙症早期療育中重要的一環。

提升大眾理解程度 營造自閉友善環境

李姿誼醫師說,當照顧者能理解疾病所造成的影響,並學習合宜的互動及引導的技巧,就能更能持續協助孩子成長,希望藉由提升大眾對自閉特質的理解,營造「自閉友善環境」,尊重每個個體的價值,讓這些不同的孩子更有機會能發揮其潛能,擁有充實而自信的人生。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根據由匹茲堡大學「行為健康和智能技術中心」所主持的一項研究指出,「線上電腦化認知行為治療」結合「網路支持團體」方案比憂鬱和焦慮症的常規治療有效,研究以704位年齡介於18至75歲的憂鬱與焦慮症患者為研究對象,將他們分為三個組別-接受8個時段「擊敗憂鬱-線上電腦化認知...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約七十歲的范太太這幾年開始出現健忘的症狀,不僅忘記鑰匙放哪,連別人的名字也忘記,越來越多記憶力喪失的情形出現,於是家人帶他前往就醫診治,造成失智症的主要疾病為老年失智症(阿茲海默氏症),其次為血管性失智症,約有10%的失智症是可逆轉的,因此若家中老人出現疑似失智跡象,...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27歲的小陳,是一名時常˙跑東跑西的業務,常常在吃完飯後,腹部陣陣絞痛,衝到廁所痛快一陣子後,卻又像個正常人,好像甚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平常沒事偶爾發作便算了,腸子卻特別愛在公司案子多、工作壓力大的時候來作怪,讓他困擾極了。 反覆腹痛 合併改變大便習慣 臺北市立聯合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禿頭一直是男性最不想遇到的事,現代人因飲食西化及生活作息不正常,導致禿頭有年輕化趨勢,為了改善禿頭問題,許多民眾會嘗試各種方式來使頭髮生長,包括生髮水、假髮、民間偏方等,也有民眾會考慮植髮,但相對的,又怕植髮被發現,因此常在療程後請假在家,以目前植髮技術來說,其實有不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