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定期檢診可以預防蛀牙?—大錯特錯的「牙齒常識」8│如何出版

牙醫師常說定期檢診很重要。當然,如果是曾經做過蛀牙或是牙周病治療的人,的確有必要定期確認治療過的部位是否沒問題,以及蛀牙或牙周病是否有復發的情形。牙科治療後的定期檢診或保養,稱之為保健。

但是,對於沒有蛀牙也沒有牙周病的人來說,定期看牙科接受檢診這件事與預防無關。只是去看看牙醫,以為蛀牙就會少幾顆,天下哪有這麼好康的事。雖然早期發現蛀牙或牙周病的確較能有效治療,但是定期檢診本身並不是有效的預防方法。

最近,號稱是「預防」對策的「清理牙結石」或「專業潔牙技術」(簡稱PMTC)蔚為風潮,各位或許有聽過醫師向你推薦:「定期清除牙結石,對於預防牙周病很有效果。」但這也是完全沒有科學根據。

所謂牙結石,是指牙垢在鈣化之後,牢牢地附著在牙齒表面,像石頭一樣堅硬的東西。牙垢也許可以靠刷牙來刷除,但是因為牙結石已牢牢地附著在牙齒表面上,所以光是靠刷牙並無法刷掉。牙結石的表面很容易附著牙垢,是細菌的溫床。因此,從控制口中細菌繁殖的「控制牙垢」這個角度來看,刷除牙垢對於清除牙結石,確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不過,牙結石不是只長在人類的牙齒上,也會長在野生動物的牙齒上。過著傳統生活的原住民族,他們的牙齒上也有牙結石,但是不論是野生動物或原住民族都不會因此罹患牙周病。由此可知,牙結石並不是牙周病發作的直接因素。

清理牙結石或是洗牙,的確可以讓口腔清爽、牙齒潔淨,感覺很舒服。然而,定期洗牙並不能防止蛀牙或牙周病。

思考牙科疾病的預防時,可以調查幾乎沒有或完全沒有牙科疾病的族群,作為參考。而這樣的族群實際上是存在的,仍過著傳統生活的原住民族就是這類可供參考的對象。遺憾的是,先進國家中,沒有一個是國民的牙科疾病罹患率低於原住民族的。話說,原住民族居住的世界,連西洋醫學和現代牙科醫療也都不存在。

本文摘自《蛀牙,是牙醫造成的:良醫告訴你牙齒健康的祕密(原書名:歯医者が虫歯を作ってる)》


為什麼每天平均刷兩次牙,蛀牙率卻仍高達95%?
因為,許多牙醫師告訴你的保健常識,其實都暗藏玄機!

不怕病人越來越少,不怕診所越來越難經營,
牙齒學博士長尾周格,為你揭開牙醫界不能說的祕密!

定期檢診可以預防蛀牙?—大錯特錯的「牙齒常識」8│如何出版

★避免你花大錢做不必要的治療
★從根本解決你身體的各種疾病
★適用對象:孩童、成人、老人及孕婦
★大字好讀版!買書送長輩輕鬆讀沒負擔

良心牙醫老實說,全民都該知道的牙齒保健常識大顛覆:
 在健保醫療制度下,牙醫師怎樣成為最賺錢的醫師?
 牙齒弄不好,是牙醫師技術差,換一家看看?
 才做好牙套,又痛了,居然是蛀牙?
 一次看不好,多回診幾次就會好?
 牙齒又蛀掉,是因為沒有確實地刷牙?
 牙齒咬合不正是遺傳,只能做矯正治療?……

你信以為真的「牙齒保健常識」,其實都大錯特錯!
Χ吃完東西要立刻刷牙,可防止蛀牙!
Χ每3~6個月定期至牙科洗牙,可預防牙周病!
Χ刷牙後要用牙線或牙間刷,才能有效清除牙垢防止細菌滋生。
Χ暴牙、戽斗、咬合不正是遺傳,只能靠後天矯正。
Χ12歲以下兒童最好使用含氟牙膏和漱口水,可有效預防蛀牙。
Χ健保補助五歲以下兒童每半年免費塗氟,所以家長要定期帶孩子塗氟。

別再因為錯誤的牙齒保健常識,讓你白花大錢!
★齒列在母親懷孕時,就由所攝取的營養決定,但六歲以前還能靠飲食補救!
★蛀牙、牙周病與咬合不正,其實都是因為錯誤的飲食!
★了解牙齒與全身健康及疾病的關係,只著重在口腔治療,其實沒有太大意義!
★牙齒不健康,不是蛀牙菌惹的禍,真正的元兇是砂糖!
★所謂的「牙齒保健」,是指治療後的定期檢查。
★別讓草率治療兒童蛀牙的牙醫害了你的孩子!
★即使是植牙,還是會有植體脫落的風險!

【作者簡介】

長尾周格

牙醫博士。1973年生於日本北海道。從北海道大學牙醫系畢業後,進入同校研究所完成學業。以成為「日本第一的牙醫師」為目標,曾在好幾家牙醫院任職以磨練技術,洞悉牙科醫療品質的低落和營業額至上主義的經營實態,為了實現「自己可以確信的正確治療」而自行開業。
本書為作者的首部作品,書中描述「牙科業界幫不上忙」的業界實態,以及從蛀牙和牙周病的真正病因引導出「預防牙科」的思考方法。
著有引起健康界話題旋風的《蛀牙,是牙醫造成的》。

【譯者簡介】

安珀

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實用書譯者,譯有《最強!5分鐘肩胛骨瘦身法》《手指操的驚人效果》《忘不了的英文法》《全部記住!「我的妹妹哪有這麼可愛」陪你打好英文基礎》《蛀牙,是牙醫造成的》(如何出版社)。

 【圓神書活網;《圓神》官方粉絲團】

相關推薦

糖尿病患者因傷口癒合不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盡量避免受傷,以免增加感染的風險!大仁醫療集團朱介妮護理師提醒,糖尿病患者買鞋、穿鞋都應特別留意,例如買鞋時一定要雙腳試穿,確認鞋型合腳,以避免壓迫或磨傷皮膚;此外,鞋型最好以包鞋為佳,避免穿著拖鞋、涼鞋,甚至赤腳行走,以降低足部受傷的風險。  糖尿病患...

閱讀詳情 »

跌倒,是造成高齡者健康惡化的常見原因之一,也常見年長者的衛教重點之一就是「保命防跌」;然而,「預防跌倒」是可以鍛鍊的嗎?又該如何做到呢?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劉文俊表示,高齡者的平衡訓練將可望降低或預防跌倒的發生喔!  年長者很重要的一個生活課題,就是要「預防跌倒」!劉文俊醫師表示,平衡訓練可融...

閱讀詳情 »

天氣轉涼,糖尿病患者可要多加留意做好保暖工作!大仁醫療集團朱介妮護理師提醒,糖尿病患者通常會因為血液循環差,常出現下肢冰冷,因此,最好避免使用電熱毯或使用熱水袋,以避免足部燙傷的風險!此外,建議患者平常也應留意足部皮膚狀況,若有傷口、厚繭、乾裂等問題時,最好及早就診,以免發炎感染!  糖尿病患者日常...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當52歲的凱咪艾森柏格從去年12月開始,她全身開始起紅疹,她認為是工作壓力的緣故。但紅疹沒有消褪,甚至從頭蔓延到腳,如此持續了八個月。即便最強的藥物,也只能暫時舒緩搔癢的症狀,無法痊癒,醫師都束手無策。 她最後找上了艾莫瑞大學的皮膚科醫師史沃力克。史沃力克先生看了她的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