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屈公病增16例 創歷年新高!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上週(9月2日至9月8日)屈公病確定病例共新增2例,兩名患者都是五十多歲的中年男子,且都是在印尼感染後返台確診。而今年截至9月8日為止,共累計16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不僅病例數創歷年新高,也是近五年同期平均的3.5倍,感染國家則以印尼為最多。

根據疾管署最新國際疫情資料顯示,今年新加坡屈公病疫情有上升趨勢,截至8月31日累計574例,約為去年同期(9例)的64倍;此外,菲律賓中部Antique省今年5月底至7月間,通報超過900例屈公病病例,通報數明顯上升,至今已累計1102例。

台灣方面,自2007年10月公告將屈公病納入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後,共累計56例確診病例,都是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以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為主。

疾管署表示,屈公病是感染屈公病毒(Chikungunya virus)所引起,主要是經由病媒蚊傳播,傳播循環和登革熱類似。主要症狀為發燒、頭痛、噁心、嘔吐等,但更常見關節疼痛以致於無法站直,潛伏期約2到12天。

近年來,民眾到東南亞旅遊經商、洽公及探親的人數逐漸增加,疾管署特別提醒,前往疫情流行地區要確實做好防蚊措施,活動時盡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品,避免遭受病媒蚊叮咬而感染屈公病。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也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以利醫師正確診斷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19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0歲的張先生10年前因為膝關節腫脹疼痛在其他醫院就醫檢查,發現膝蓋前方突出一塊軟軟的腫塊,當時被告知只是運動傷害造成半月軟骨脫垂,因沒有卡住的症狀而選擇保守治療;但膝關節一直持續輕微不舒服,2年後甚至發現蹲不下去,因而再次就醫。當時有膝關節腫脹而抽了關節液檢查,抽出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異位性皮膚炎 反覆發作應長期控制異位性皮膚炎奇癢難耐,不只容易有全身濕疹、瘙癢,最惱人的就是會反覆發作。許多人覺得只要擦藥好了就沒事,不過醫師說,異位性皮膚炎屬於慢性自體免疫皮膚疾病。其中,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更因影響面積大,不只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同時也會影響情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臨床上一名60歲的婦人自年輕時就有脊椎側彎,由於長期不理會側彎的脊椎、也沒有改變生活習慣,長年下來她的脊椎已經右傾超過120度,十分驚人!但她近期除了飽受「彎曲人生」的痛苦之外,下背痛的情況也逐漸惡化,就醫後才發現是脊椎長了血管瘤壓迫神經所致,經與主治醫師溝通與討論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83歲王伯伯,5年前因為頸部及頭皮出現淋巴腫塊,經確診屬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的「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恰逢標靶藥物「抗體-藥物複合體」在台臨床試驗,他也搭上治療順風車,經歷6次療程後,淋巴腫塊幾乎消除。王伯伯的太太賴女士回憶,當初自己一手包辦照顧先生,不過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